刘宏伟律师对中国古代三位中医中药大师的释明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除了四大发明以外,中医中药是国粹,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当代中国养育了14亿人,其中的中医和中药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进入高速发展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国人的身体状态令人堪忧,有N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低下、失眠、头发没有头屑、眼睛不明亮、皮肤干燥没有弹性以及“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问题),“医养结合”“医养健结合”提到了国家重视的层面,中医中药开始被内地和海外关注。检索和浏览中国的古代史,有三位中医中药大师值得推崇: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1、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的著名医学家。在影视剧中专门有对华佗的介绍。其中老版的《三国演义》就有华佗给曹操治头疼病准备“开颅术”的桥段,这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最早的“外科手术”,可惜的是怀疑症的曹操杀了华佗。华佗在中国的中医中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国的中医草药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被后人称为“华神医”。
![刘宏伟律师对中国古代三位中医中药大师的释明 e11abad19a9310407f95e93e21190b9]()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2、孙思邈: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名不虚传。孙思邈最大的贡献是上田头、进炕头、进村头和亲身经历名川大山去采集中药的原材料,他出生在唐代繁华的年代,又有道士的身份,道士讲究“养生之道”,孙思邈就深谙此道。正因为如此孙思邈得到了皇帝的召见,其中皇家之力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唐新本草》。
![刘宏伟律师对中国古代三位中医中药大师的释明 881d82af078ed575962f4f50cbfe2ec]()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 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3、李时珍:李时珍可以说是现代中医中药的奠基者毫不为过。“遍尝百草”就是指的李时珍,当代中医中药的当归、枸杞、芍药、半夏这些药引子都源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世界药学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当代的“望闻问切”以及中药的处方都来自于李时珍。
![刘宏伟律师对中国古代三位中医中药大师的释明 ded6a4339fe8aa3f662f9095db74ce4]()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