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在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差异,东方尤其是中国注重礼仪礼节在人情世故方面很看重;而西方有很长的法制史注重契约,人与人的交往不注重人情世故:
1、西方强调自我价值与感受:西方主要指欧美和明治维新后的亚洲日本,西方是议会制分权制也就是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西方向社会推介的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博爱,西方人在个体上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没有或少有大公无私、集体主义的团队概念,西方人强调放飞自我个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我国作为一个五千年的大国,孔子文化也就是“仁义礼智信”深入人心,推崇民族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讲究团队配合,因此在交往之中注重人情世故就不足为奇。
2、东西方不同的餐饮文化所致:西方是自助餐,使用的餐具是刀叉,在职场或外交场合通过“各取所需”的分餐制甚至是在桌台站着吃饭体现出人与人的平等,包括他们的圆桌文化和议会制参众两院的辩论习惯;中国是“一团和气”是合餐制,倡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聚餐方式上通过火锅以及合餐的方式凝聚团结,但实际上在合餐制的背后人与人也是斗争很激烈:拆台、打小报告、互相贬损。两种餐饮文化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3、西方是契约社会:由于西方法制历史很长,形成了“契约精神”,也就是合同意识“市场不相信眼泪”“商场如战场”因此西方的这种契约精神形成了“模式化”“规则化”;而我国的法制史很短,很长时间以来通过喝酒、活络感情的方式来办理企业选项、投资等问题,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假冒伪劣、价格欺诈、暗箱操作、金融黑幕等盛行。现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也就是法治经济,我国的规则意识深入人心,但从新冠疫情持续的三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北方经济难移的局面,这也和南北方一个重感情一个重规则的价值观有关,相比较而言长江以来的省域更注重规则,这也是整体上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比黄河流域发达的原因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