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5-12-22 09:43:10)
标签:

工作室

化学

教育

课堂

分类: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珠海市湾仔中学       何桂华

指导理论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教材分析

《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课题的内容,是学生认识溶液的开始。虽然在生活和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溶液,但是没有从理性上认识溶液,所以本课题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酸、碱和盐的知识做好准备。因此,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溶液并不完全陌生,在化学实验中有不少接触,生活中也积累了许多溶液。之前也学习了微粒,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溶液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不系统,没有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如何命名等等。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介绍溶液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渴望了解物质世界,但是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不具备,喜欢从直观认识问题,不擅于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构建出溶液的概念,说出常见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并举例说明生活、生产中溶液常见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搭建支架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构建概念的能力;

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提高学生掌握从实验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知道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1.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概念构建”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的形式

2.教学手段: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导学案、优教通平台等手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建情境

 

 

导出课题

【游戏导入】能否通过改变浮力的方法,让水中鸡蛋浮出水面

【过渡】食盐的加入使杯中的液体已不是原来的蒸馏水,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现在液体属于哪一类物质。

【导出课题】其实这液体除了是混合物外,不经意的操作一杯溶液就形成了。那什么是溶液,如何形成,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9.1溶液的形成。

思考

 

倾听

 

演示

 

倾听

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缓解紧张的气氛,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

 

搭建支架

 

演示实验

 

完整支架

【朗读学习目标】

【过渡】三个目标中都离不开溶液二字,要达到目标,我们必须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溶液。

【演示实验】配制蔗糖溶液

【提问过渡】蔗糖为什么消失,尝起来却是甜的

【观看视频】微观模拟动画

【小结】以肉眼看不见蔗糖分子分散到水分子中

【呼应游戏】在刚才的实验,同学同样添加了食盐固体,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为什么食盐消失。

【小结】溶液形成: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演示实验】往蔗糖溶液中添加食盐固体

【观察现象】食盐固体能继续溶解,因此溶液分散的物质既有食盐也有蔗糖

【补充完整】溶液形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朗读

 

观察

 

观看

 

 倾听

 

思考

 

回答

 

观察

 

整理

通过演示配制常见的溶液,让学生初步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

通过播放动画,让抽象的微观世界可视化,让复杂内容简单化。

演示实验

 

 

分析实验

 

 

小结特性

 

 

搭建支架

 

 

构建概念

【提问过渡】溶液同时存在蔗糖和食盐,那么溶液中各部分的蔗糖和食盐含量相同吗?

【联系生活】喝汤与糖水的经验

【小结】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组成完全相同,该特性为均一性。

【过渡】既然溶液中各物质是均一分散的,放置一段时间有什么变化呢?

【观察】两天前配制的溶液——无分层、无沉淀

【小结】由此可见,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均不变化,体现其第二种特性——稳定性。

【构建概念】由此可知所有溶液必须满足这四个条件,当一种物质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时,我们称之为溶液。请你概括溶液的概念。

【检测反馈】导学案:任务一——概念检测

演示

 

汇报

 

思考

 

观察

 

整理

 

构建

通过真实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溶液的特性——均一性,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对比溶液,得出溶液的特性——稳定性,让学生感受其真实性。

 

通过搭建支架的方法,让学生亲自构建溶液的概念,享受成功的喜悦。

分析溶液形成过程

 

 

构建概念

 

 

观察溶液

命名规律

 

思考溶液

【过渡】下面,请你分析导学案上这三种溶液的形成过程。

【小结】通过溶液的形成过程可知,溶液组成分为两部分,像蔗糖、食盐、石灰这些物质为一部分称之为溶质即被溶解的物质;像水这样物质为另一部分称之为溶剂即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提问】溶液的命名与溶质和溶剂有什么规律?

【小结】溶质在前 溶剂在后

【过渡】既然溶液的命名体现了其溶质与溶剂的关系,能否通过命名来分析溶液的组成?既然所有溶液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那么它们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学生思考】完成导学案任务二——课堂思考

倾听

 

思考

 

回答

 

构建

 

思考

通过溶液的形成过程,构建溶质和溶剂的概念,让学生轻松明白溶液的组成。

通过简单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分析,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知道溶液的命名规律。

通过不同命名规律,产生认知矛盾。

分析溶液共同点

 

学生实验

 

探究溶解能力大小

【过渡】类似的命名,我们第八单元见过不少。

【展示】硫酸铜溶液  氯化铁溶液

【过渡】以上这些溶液,从组成来看,它们都具有什么共同点呢?

【提问】溶剂一定为水吗?能举反例吗?

【过渡】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溶剂呢?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相同吗?

【学生实验】取等量的水、酒精、分别加入碘和高锰酸钾,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学生展示】

【小结】溶质相同,溶剂不同,溶解能力不同;溶剂相同,溶质不同,溶解能力不同。

观察

思考

 

回答

 

实验

 

展示

利用五种溶液的溶剂分析,产生疑问:为什么溶剂需要多种,是否溶解能力不同引出实验。

 

通过学生亲手实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不同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演示实验

 

分析状态

 

小结规律

【过渡】溶剂的种类有很多,常见有水、汽油、酒精,但以上溶液的溶质均为固体。溶质一定为固体吗?

【演示实验】酒精与水互溶实验

【小结】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合金、空气等

【提问】像酒精有时候为溶质,有时候为溶剂,那如何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呢?

【小结】有水时,水一定为溶剂(与数量无关)

无水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均为液体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倾听

 

观察

 

整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真实感受溶液中溶质的状态是多种。

通过规律小结,让学生知道如何简单区分溶质、溶剂。

联系生活

 

演示实验

 

小结规律

【过渡】除了空气、合金等常见的溶液外,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处处可见。

【展示图片】举例说明

【提问】溶液形成对于生活、生产有什么优势呢?

【演示实验】对比实验

【小结】溶液中可以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发生。

观察

 

回答

 

整理

通过真实的对比实验,让学生知道溶液的优势,从而明白溶液在生活广泛应用的原因。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对照目标,梳理知识

【五分钟课堂检测】导学案

整理

检测

使知识系统化

可以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http://s12/mw690/002Y58yMgy6XYfWhwkX4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