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标签:
工作室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珠海市湾仔中学
一、教材分析
1、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2、燃烧和灭火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教材将本课题内容放在最后,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突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便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
3、本课题前,教材已经安排了很多具有可燃性物质的知识内容。
4、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教材从探究燃烧条件入手,引出燃烧概念,并由此推导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贴近生活,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并体会学以致用,将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物质具有可燃性,观察过很多物质的燃烧现象,会书写一些燃烧的方程式。
3、非智力因素: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思维跳动性大,尤其对化学实验有浓厚兴趣。
4、生活体验: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活中的燃烧事实和现象。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由此得出的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新课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熟悉生活情景入手,点燃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入手,逐一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进行灭火的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各种进步和优秀表现,以保持对化学的持久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用来解释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获得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认识,初步体验科学使用燃料和控制灭火的感性认识,增强安全意识,会处理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简单火情(例如,酒精灯中的酒精撒出来、油锅着火等的应急处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教学难点:理解着火点、设计实验进行燃烧条件中“温度达到着火点”的验证。
六、实验用品:
木炭、红磷、白磷、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水、一瓶二氧化碳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支管试管、小试管、三脚架
打火机、剪刀、湿抹布、石块、沙子、气球、滤纸、蜡烛、乒乓球
七、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
教学意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引导回顾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已经学过的一些物质的可燃性,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来。 |
回顾现象 讨论交流 书写化学方程式 |
为利用现有知识建构新知识打基础。 |
从参加反应的物质、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等多方面引导分析燃烧事例。 |
分析、思考、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建构燃烧概念。 |
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建构新知识,体验成功。 |
引导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燃烧条件, 参与学生的设计, 解答学生随时产生的疑问 |
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
自主设计, 体验探究。 |
展示学生方案 |
展示方案、交流方案、实施方案 |
分享交流、 合作学习。 |
引导灭火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
设计方案并实施,然后交流 |
自主设计, 体验探究。 |
介绍灭火器 |
看课本131页,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
将化学应用到生活。 |
引导讨论火灾中的安全自救 |
回顾生活现象 观看视频 阅读课本132页第一段 设计火灾逃生方案 |
强化生命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学生整理知识并展示 |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
布置课堂反馈 |
当堂练习 |
及时反馈,提高效率 |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
|
课后巩固。 |
八、板书设计
在学生丰富多采地自主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和新体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了反馈课堂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我认知,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价项目 |
内容 |
自我评价 |
知识与技能 |
什么是燃烧 |
|
燃烧的三个条件 |
|
|
灭火原理和方法,解释常见现象 |
|
|
过程与方法 |
积极参与,善于合作 |
|
大胆创新,积极展示 |
|
|
分析对比,归纳总结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体会科学方法和态度 |
|
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 |
|
|
安全意识强,珍爱生命 |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