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怀素狂草
南门口浮桥至少有百年历史,民国时是上饶人过往信江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途。过去,南门是上饶广信府的正门,上了浮桥,走入南门,直达鼓楼洞,官员百姓皆如此。浮桥南岸是水南,拾级而上,左刘家坞右崭岭头;北岸是城内,上了埠头,左仓门街右福星巷,那时信江是航运的黄金水道,浮桥人行船过,繁荣至甚。
浮桥是由数十只木船用铁链连接起来,并铁锚沉入水底固定。上面铺着木板,供人们行走,倒是很平稳。车辆是禁止通行的,但花车(上饶人常用的运载工具)例外,涨大水时,浮桥就拆移到避水的港湾,以免被急流冲掉。浮桥是上饶人的亲水平台,每到夏天,有的爱好游泳的市民把浮桥的船头当作天然的跳水台,铁链晃悠悠的,可作水上秋千,也可作晃动的单杠,男人在船头垂钓,有的女人在船尾洗衣。浮桥水位北深南浅,尤其是万寿宫一带,水性不可捉摸,故此大孩子斗胆在浮桥北岸游泳,小孩子则去浮桥南岸狗扒式划水了,因南浮桥底水浅,孩子们一张小脸仰在水面,不时地看看从浮桥匆匆走过的男人和女人,玩得性起恶作剧地朝女人身上泼水,引来一声尖叫。
浮桥的命运也是多灾多难,1942年6月(民国31年),日寇入侵上饶,那年正值信江涨端午水,因战乱和水患,浮桥曾一度被毁,每年的端午水更是如临大敌,必将浮桥的铁链断开,将浮桥一分二截,一截停靠在黄金山下,一截停靠在西濠沿,听命浩荡的洪水冲击,显得很无助无奈。
1978年与之平行的信江大桥建成通车了,南门口浮桥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而退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