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说课稿---唐彩琴
(2015-10-17 20:25:39)分类: 音乐教学 |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阳光撒温暖,海浪唱亲情——《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选择人音版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里的第一课,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家”这一主题,选编了这首由台湾作曲家叶佳修创作的一首描绘祖孙俩漫步沙滩的校园歌曲,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是4/4拍,二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即刻让人们联想到漫步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上的生动场景。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切分音的的运用,充分的表达了思乡之情,蕴含着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亲情的温暖。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用歌声表达出作者对澎湖湾的怀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演唱,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浓浓的亲情。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畅、完整、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掌握切分音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感情丰富,有一定的感知音乐的能力。学生在中低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一定的乐理知识,比如一二年级出现各种音符的时值、音的高低;三四年级出现的简单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等,这都为本节课的切分节奏演唱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环节打下了基础。歌曲旋律性较强,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正好抓住了高年段学生的演唱心理,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
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启发法、教师范唱示范法、讲解教唱讲授法、两个乐段演唱的对比教学法完成教学目标。
2、学生主要通过听唱法、旋律模唱法、切分节奏探究法、歌曲伴奏合作法等学习方法完成教学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共分为六步:
课前训练、悬念导入、学唱新歌、表现歌曲、创编节奏、拓展部分
1、课前训练: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为学唱歌曲铺垫。
2、创设情境、悬念导入:播放一组澎湖湾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澎湖湾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此揭示课题:同学们,《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是80年代台湾作曲家叶佳修创作的一首风靡全国的校园民谣,歌曲内容描述的是歌手美好的童年生活,你想知道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有趣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3、学唱新歌
根据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歌曲的学习。教师明确每一遍聆听歌曲的目的,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听、思考、再听、再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
初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和拍子。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感受其轻松、欢快的情绪。
复听歌曲:
(1)感受歌词要表达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节奏、速度、力度、旋律特点为歌曲划分乐段,将歌曲分成两个部分。
(3)让学生用“噜”来哼唱歌曲,达到练声的作用;
解决难点:通过学生跟琴演唱歌曲,解决切分音节奏,切分节奏演唱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先读歌词,按照节奏来读,目的是解决切分节奏的演唱,并让学生找出这首歌曲共出现了5次切分音节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4、表现歌曲
从歌词、旋律上引导学生情感的表达,第一部分是歌者对家的怀想,带有叙事性,第二部分是歌曲的高潮,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在演唱这两部分时,要有力度、情绪的变化,切分节奏和十六分节奏的吐字、咬字、字头要清晰有力。
5、编配伴奏
当学生富有激情的演唱完歌曲,为了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完整性,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重点放在歌曲的后半部分进行,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以不破坏歌曲的美感为前提,教师提供双响筒、三角铁、铃鼓)
4/4
4/4
6、拓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