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说课稿--杨冰心
(2015-10-16 16:54:38)分类: 音乐教学 |
《外婆的澎湖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歌曲及本课的创作者叶佳修;能正确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唱准歌曲中的附点和切分节奏;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的B部分伴奏。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完整、流畅,并带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难点:能唱准歌曲中带有切分节奏及附点节奏的旋律,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后半部分伴奏。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程序
㈠导入(五分钟)
弹唱完后,教师分享“同学们,老师刚刚演唱的这首歌曲是老师小时候常常跟外婆一起唱的歌,所以唱起来特别亲切,你们听过这过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吧”,用故事的形式将本课的创作者及背景故事展示给学生。
【设计意图:教师的吉他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对创作背景的了解,学生能初步感知本课所要表达的情绪】
㈡新课教学(二十四分钟)
这一步骤前我会提要求,让学生边听歌曲边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歌曲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深入探究该用何种情绪演唱歌曲】
读完歌词后,让学生带着读歌词时候的情感,小声跟唱歌曲,并提问“歌曲能分为几个部分?”
【设计意图:在听唱的过程中,熟悉歌曲,能给歌曲划分乐段并找到演唱中容易出现问题】
学生小声跟唱后,我会提出问题“刚刚在演唱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神情不太自信,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学生大部分会在“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出现问题。
①
切分节奏的处理,主要处理“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利用双响筒敲击切分节奏(左边两下,右边一下,左边第二下为重音),感受切分节奏的重拍,从而唱准这条旋律。
②
节奏处理完后,利用钢琴处理A段中一些音准问题,如有的地方学生会多加一个音或者少唱一个音,还有“我俩在”一音多字与后一小节的衔接问题,要多练习几遍。
③跟钢琴完整演唱A段
【设计意图:对歌曲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究,使学生逐步积累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
处理完A段后,B段的处理相对简单一点,我会先让学生齐唱一遍B段,然后找到问题“B段大家唱得很热情,但是老师觉得如果把下面这两个小问题解决了就更完美了,我们一起试试看,好不好?”
①
两个挨着的附点节奏,让学生感受到附点的重音在“多”和“童”字上,而且提示学生“的”和“年”字要唱得轻巧、短促,学生理解后多练习几次。
②休止符及反复记号的处理。
这些细节的处理,我会让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拍手,并要求“请大家做到在拍手的同时嘴巴不唱歌”,反复记号的地方请学生看我的指挥,多练习几遍,学生自然能在反复的地方衔接准确。
(请学生演唱出A段与B段情绪的不同,A段欢快、动感,B段舒展、热情)
㈢拓展(十分钟)
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B部分伴奏:
三角铁伴奏:X
沙锤伴奏:
【设计意图:丰富音乐色彩,学生能从不同的方面理解、享受这首歌曲,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在音乐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
㈣小结(一分钟)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外婆的澎湖湾》 创作者:叶佳修
切分音X
X
X(5次)
附点X
· X
3 直 到夜 色吞 没我俩在 回 家的 路上
三角铁伴奏:X
沙锤伴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