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有所悟——读《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有感

(2012-09-26 18:32:12)
标签:

杂谈

分类: 畅所欲言

学,有所悟

           ——读《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有感

  深圳盐田区盐港小学 

 

()学习篇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 张娟老师著的书——《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只要一闲下来,便自然地拿起这本书来翻看。张娟老师的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工具书,里面有着许多完整的教学课堂实录以及课后延伸(教学心得),并且还有她的课堂教学心得和论文。每一篇教学案例都凝聚着她的智慧,从教学流程图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课后的教学心得,可谓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读者受益匪浅。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所学、所感、所悟。

一、别致的教学流程图设计。我已经从教19年了,在这19年来大到国家级的公开课,小到校内的公开课,且不说战果如何,也算是身经百战了,可我从未想过在教学过程设计前先设计一个教学流程图。张老师在每一节课例的教学过程前都先设计一幅教学流程图,整节课的教学构思、环节设计让读者一目了然,学生们就是在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快乐地学习,愉快地掌握知识。教学流程图能够让读者直接明了地看懂设计者的意图以及实施过程,同时也能使教师课堂中的教学分目标清晰明确,便于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在实施教学的同时,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流程图关注到学生们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反馈,以便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这几天上课时也尝试着先设计好教学流程图再走进课堂,发现这个办法果然很好,它使我的教学思路清晰明了许多,同时教学目标也一步步扎实地完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自己上起课来也仿佛轻松了很多。可见,有学习就会有进步!

二、创意的民歌课堂教学。多年来,教材中民歌教学这一板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教学死角,特别是我们汉族的各地民歌。每每触碰到它我都会觉得啃得特别辛苦,不知道该如何把歌曲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寻找大量的民歌素材来进行教学,整节课又似乎偏离了音乐本体,向语文或者地理历史课靠拢了。读了张娟老师书中的那篇关于《怎样让民歌演唱成为学生的最爱》,我似乎理出点头绪来了,那就是——我说的太多了,唱的太少了。确实,我也曾经说过:“如今的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对民歌不感兴趣。”可是自我反省一下,自己对民歌的喜爱有多少?自己对民歌的了解有多少?自己对民歌的积累有多少?在学校学习的民歌知识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对于课堂的教学来说只能算是一点皮毛。一首民歌我能听出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能哼上一小段旋律,可却背唱不出一句歌词,因为我从来都不记歌词。看了张老师的这篇文章我内心十分惭愧,文章中的句句话仿佛都是针对我而言的。是的,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得拥有一桶水。每首民歌都像是一个小故事,因为它是民间的歌,是劳动人民的歌,是唱人们生活、劳动和情感的故事,要是不能记住歌词,很好地范唱歌曲,又如何去向学生去讲述那民间的故事呢?从这刻起,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多去了解、去积累民歌,这样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像张娟老师那样运用自如地给学生传递我国各地的民歌,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民歌。文章中张老师指出民歌最闪亮的“点”就是民歌的衬词。衬词是民歌的一大特色,在歌曲中起着抒发情感、烘托气氛、强化风格、协调节奏、扩充结构的作用。以前我上课时只是向学生简单介绍这是衬词,却从来没想到从衬词下手,去深入挖掘内在的蕴意,让学生感受到因为衬词的运用,整首歌曲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这篇文章让我对民歌的衬词部分有了新的认识,并把它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我在二年级上《猜花》这首歌,第一次聆听时让学生找出最感兴趣的一句话来,果真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最后一句衬词“嘁不隆咚锵隆咚锵”。我便从衬词下手,从边读衬词边拍节奏到边唱衬词边拍节奏,再到师唱前面的歌词,生接后面的衬词。就这样一步步地让学生在聆听和参与的过程中慢慢熟悉歌曲、学会歌曲,知道了这首歌曲aabc一段体的结构,了解海南歌舞曲“调声”的风格是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并且通过律动游戏了解了海南歌舞曲“调声”的舞蹈。整节课我都注重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学,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里。下课后我内心很满足很快乐,因为这节课我做到了让学生喜欢民歌,最起码喜欢上了这首海南民歌《猜花》。这,只是我的起点,我会继续努力,积累大量的民歌知识并很好地去运用,让我的学生都喜欢上民歌,并且爱唱会唱,引用张娟老师的一句话——这才无愧于一个音乐老师的称号!

 

(二)感悟篇

整本书读完后,给我内心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同时也把我引入深思——为什么张娟老师能够让学生如此喜欢上音乐课。我想,这应该是因为张老师一直秉循着 “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书育人。此次阅读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八个字:态度、素质、创意、执着。

态度——要让学生喜欢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音乐老师。怎么让学生喜欢音乐老师,那就要取决于我们对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认真的去钻研教材,要懂得“用教材教”而不是一味地“教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用教材创造性地教”,让学生乐于参与,自主学习,这都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教学态度。对于学生,我们需要拥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罗杰.诺斯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在教学中时时刻刻渗透德育和美育,才能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同时也感受到生活的美。

素质——“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即才干和力量;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身为一个音乐教师,首先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在拥有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拔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这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学生快乐地走上音乐之路。

创意——创意,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是一种让受众产生共鸣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新意满堂灌的音乐课最终会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音乐素质无法得到发展,这是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只有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成长心理去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 ,才能让音乐潜移默化地走进孩子内心,从而促进其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执着——张娟老师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执着,让我倍受感动。从做一个认真一点的老师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再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这一路走过的成长历程恰恰就张娟老师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写照。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一份对教育的执着,没有一股对工作的热情,没有一腔对学生的爱心,最终是无法蜕变成一位让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的。

弗德雷里克.柏辽兹说:“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我们无论对音乐还是对音乐教育,只有投入感情,才能让内心迸发出更多的激情,才能更加自信地站在这片教育的广阔天空下。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明天的孩子,来吧,让我们的血,奔涌在教育的土壤里,让我们的汗,凝结在孩子们那即将一飞冲天的羽翼上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