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投稿和审稿过程(张柳珍)
(2016-09-10 13:50:38)
标签:
教育 |
文章的初稿《教学反思层次理论对有效教学的启示》试图从反思的三个层次,探讨有效教学的内涵。完成初稿前,我文献阅读不足,也不够深刻,因此对反思方法和反思深度的阐述还是很肤浅,不过教学设计内容还是能体现我的个人教学风格。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给编辑部邮寄了我的打印稿,邮寄时间是 5月15日(也可以发电子稿,邮箱地址FLTS@BNU.EDU.CN)。稿件寄出后,我在期盼消息的同时也在反思如何修改和优化该稿件。
大约四个星期后,我收到了编辑部的独家投稿问询:
您的稿件《教学反思层次理论对有效教学的启示》已经通过我刊的初审。根据我刊的工作流程,我们需要您回复本电子邮件,并确认您这篇文章没有另投他刊,也没有在其他刊物上处于待发状态或已经发表。
我很兴奋,尽管这有可能是我在该刊物上发表的第十篇文章。但又有点忐忑,担心稿件修改质量达不到编辑部要求。以下是稿件处理过程中的邮件往来: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
定稿——张柳珍老师:2016年第9期文章《小学英语... |
2016-09-05 18:34:45 |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
版权声明确认:张柳珍老师---《教学反思层次理论... |
2016-08-26 16:00:40 |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
修改建议:张柳珍老师---《教学反思层次理论对有... |
2016-06-20 14:33:17 |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
独家投稿问询:张柳珍老师---《教学反思层次理论... |
2016-06-12 15:10:34 |
张柳珍老师,您好:
我们对该篇文章提出以下修改建议,请参考:
1. 本文的写作重点应该是对案例进行深刻的反思;而目前文章的主体内容是呈现课例,反思的文字不多,反思的深度也不够。请作者重新调整文章的结构,充实文章内容,不仅要说出教师和学生做了什么,而且要说明这个环节和步骤(如游戏活动、对话、小组合作等)的具体实施与操作,让读者不仅明白授课教师怎样实施了教学,而且明白为什么如此设计和实施教学,这样才能让教案中介绍的方法更具有可借鉴性。
2.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的描述可以再翔实、具体些。注意突出重点的环节和步骤。
3.
修改后的文章篇幅控制在5000字以内。(根据图的大小,每图可按100~150字计算。)
1. 完成修改稿后,请逐字逐句认真校对文章,避免错别字、重复字和标点符号的误用。
2. 此文最终能否被采用刊登取决于作者修改稿的质量。
3. 在收到本电子邮件后,请务必给我们一个手工的确认邮件收到的回复。若我单位未能在一周内收到您的确认邮件或确认短信,我单位将视为作者放弃修改本稿件,本稿件处理流程结束。
请于2016
年 7 月 4
日上午9点9:00之前(请充分利用时间修改您的稿件)将修改稿通过Email发往我处。
您好。大作《小学英语课堂人文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一文已于今日发排在本刊(小学篇) 2016 年第 9 期上!如无其它问题,将于 2016 年 9 月 18 日按期出版。
谢谢您在这一段时间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因为我们共同的努力,此篇文章即将出版。关于交流过程中因我们能力不足和表达不到位而给您的稿件修改工作带来的困惑或造成的不便,我们非常抱歉。
我认真阅读我的样稿,并向编辑部提交以下反馈内容:
编辑部老师您好!以下是我的修改意见,您看是否合理:
1. 第27页右栏最后一行中的“T: Does he want lollipop and ice-cream…”是否需要改为“T: Does he want a lollipop and an ice-cream…”?
2.
第29页左栏第一行:
Unit 7“Working or Playing”是否改为:Unit 7 Working or
Playing
3. 第29页左栏中的图8,房子下的人物图有重叠,不清晰(其实是我提供的原图不清晰导致)
4. 第31页左栏参考文献第二行中的“Reflective practice:”改为“Reflective Practice:”
5.
第31页右栏的第四行中的“广东人民出版社”改为“广东人民出版社.”第六行中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改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可见,编辑部对稿件的要求无论从文章内容,还是从文字、结构和标点,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来不得半点马虎。
从稿件撰写到发表,除了自我学习和反思,在稿件修改过程中与编辑部老师的交流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再次感谢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给了我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每次机会让我意识到自己诸多不足,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