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第七次教研活动记录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计算机组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洪星星 |
活动时间 |
2023.12.20 |
活动地点 |
传达室二楼 |
活动主题 |
集体备课 课题《认识无人机》 |
主 持 人 |
洪星星 |
参加对象 |
计算机组全体成员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活动内容: 1. 共同探究无人机飞行原理,研究教学用无人机,进行集体备课。 2. 共同探讨项目化教学。 |
||
活动反思 与意见 |
初中信息技术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以单元展开教学,之后可以开展组内单元备课。 |
||
过程确认 |
|
翱翔未来—无人机编队创意飞行秀
——九年级第三单元无人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名称】翱翔未来—无人机编队创意飞行秀
【单元课时】3课时
【项目背景】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自浙教版信息科技九年级第三单元《智能预测与无人机飞行》,属于跨学科学习主题中的互联智能设计模块。本单元后三课无人机模块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了解无人机的组成与应用以及飞行的原理,感受新兴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创新,体会无人机对于智能交通、智能浇灌、智能运输的作用;通过体验无人机编队飞行的基本流程,感受物联网对未来的潜在影响。本主题综合运用信息科技、数学、物理、美术等知识,让学生体会信息科技带来的变革,感受科技自主可控创新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
【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该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无人机课程,缺少无人机使用经验,这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挑战。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深入学习过物联网应用,拥有、数学、物理、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基础,并且有着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
【驱动性问题】如何创意性地设计并操控无人机编队,呈现引人入胜的科技节表演作品?
【单元思路】
【量化评价】
【整体设计】
第1课时 认识无人机
一、教材简析
本课作为无人机的第一课,主要学习无人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了机身系统、动力系统、飞控系统、导航系统、机载系统、图传系统、地面控制系统的知识,学好无人机的飞行原理,是后续无人机编队飞行项目展开的基础。并通过列举无人机在智慧农业、搜索救援、电力巡查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无人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多且广的。
二、学情简析
本单元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该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无人机课程,缺少无人机使用经验,但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网上见到过无人机,并且对无人机充满好奇,对这部分知识有学习的主观意愿。对无人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具体应用还不了解,需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学习。
三、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辨别无人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表述其功能。
学生能够描述无人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常见应用领域。
2、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辨别各种无人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培养起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学习无人机的飞行原理,以及机身、动力、飞控、导航等系统的知识,他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实际操作与创新的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无人机对国家农业、电力、环境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了解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科技兴国”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无人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无人机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无人机复杂的组成部分、功能,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培养学生对无人机技术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
五、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
观察与思考:学生在观看无人机结构视频和表演视频后,是否能准确观察无人机的结构特点,以及是否能够思考出无人机飞行的基本原理。
学习参与度:小组分工活动中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思考、提出观点和建议;是否积极参与了课程活动,包括观看视频、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
创意构思:在环节四的小组讨论中,评估学生在构思创意表演编队方案时是否能够发挥创造力,提出新颖有趣的点子,同时能否将无人机技术与科技节主题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
通过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从零部件及其功能的了解中,抽象出无人机的整体结构,以及在创意表演编队方案设计中是否能够分析无人机编队的动作、队形等。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启迪,创意点燃
学习内容:
1.
2.
学习指导:
老师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飞机要飞起来,都需要设计哪些系统呢?无人机就类似于无人驾驶的飞机,那他是由什么来控制的呢?
学生活动:
1. 观看视频,观察无人机结构,并思考无人机是如何飞起来的?
2. 通过表演视频《我爱你中国》,初步构思科技节创意表演作品,进行分组并确定小组分工。
关键问题:
无人机是如何飞起来的?
设计意图:
通过引入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潜能,培养他们解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促使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创造独特的科技表演
环节二:结构探索,系统剖析
学习内容:
1.
2.
学习指导:
1.
2. 教师以大疆教育无人机Robomaster TT为例,例举各零部件如下图所示,请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对其零部件进行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学生活动:
1. 上网搜索各种类型的无人机,记录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请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对 大疆教育无人机Robomaster
TT的零部件进行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关键问题:
1.常见的无人机由哪些部分组成?
2.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上网搜索的体验,使学生对无人机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通过分类练习对无人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做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环节三:广泛应用,领域展示
学习内容:
了解无人机的类型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学习指导:
教师提供视频展示并无人机编队表演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场景,如国庆、校庆、儿童节等节日灯光秀。
学生活动:
学生上网搜索,例句无人机的三种应用领域,并例举至少一种应用场景。![2023.12.20第七次教研活动记录表 2023.12.20第七次教研活动记录表]()
关键问题:
1.无人机有哪些应用领域?
2.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
无人机编队表演不仅仅只在科技节上有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节日都是能得到应用,同时除了表演领域,还在农业、交通等其他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使学生理解人们可以用无人机做很多事情。
环节四:创意飞行,精彩构思
学习内容:
利用学校现有的6台无人机,根据科技节主题设计创意表演编队方案。
学习指导: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将无人机编队飞行与科技节主题相结合,设计出令人惊叹的表演方案。学生需要在讨论中考虑无人机的数量、编队队形、动作、飞行路径等要素,以及如何将创意与技术相融合,为观众呈现出精彩的表演。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确定创意表演编队方案,并在记录单上绘制草图。
关键问题:
绘制创意表演编队方案草图。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将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将无人机编队飞行与科技节主题相结合,进而提出创意方案并进行草图绘制。这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意识到无人机技术的多样性应用,并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这个环节也为后续的创意表演编队方案实现提供了基础。
环节五:小结作业,知识总结
学习内容:
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无人机的组成部分、功能以及应用领域等知识。
学习指导:
要求思维导图形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无人机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要求,完成小结作业,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关键问题:
总结无人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列举无人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作业,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巩固他们对无人机的理解。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完成小结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板书:
八、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围绕课标赋能和信息素养的理念,旨在通过学习认识无人机,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探索无人机的组成、功能以及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设计的核心理念如下:
1.课标赋能,跨学科融合:本课程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跨学科能力。学生在探索无人机的组成部分和应用时,不仅仅需要技术知识,还需要将信息、科技和社会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通过此过程,学生将提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素养,社会责任:本节课通过列举无人机在智慧农业、搜索救援、电力巡查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学生将了解无人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化他们对信息社会责任的认知。此外,通过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兴国”的理念,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为社会做出贡献。
3.实践驱动,创新能力:本节课通过创意表演编队方案的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将所学知识与创意融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无人机表演。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无人机技术,还要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锻炼技术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
在设计第1课时的教学计划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和兴趣,以及课程的核心目标。通过情境启迪、结构探索、广泛应用和创意飞行等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无人机、理解其组成和功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情了解和关联兴趣: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对科技和新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或许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无人机,但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在情境启迪环节,我会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对无人机的飞行原理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与校园科技节主题进行关联,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意愿。
2. 分层指导和自主学习:考虑到学生在无人机方面的知识基础可能不同,我会在结构探索环节提供一些无人机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并填写表格。对于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寻找更多种类的无人机,并深入了解其组成和功能。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实际应用与跨学科思维:在广泛应用环节,我会展示不同领域的无人机应用案例,涵盖节日表演到实际领域如农业、交通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无人机技术在现实中的多样性应用,同时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将科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4. 创意思考和实际操作:创意飞行环节是课程的亮点,我会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创意表演编队方案。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发挥创造力,还需要考虑技术操作细节,如无人机数量、队形、动作等。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总体来说,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灵活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充分的互动和实践环节,我期待能够激发学生对无人机技术的热情,并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反思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最佳。
十、习题设计:
1.
(
A.机身系统
C.飞控系统
2.
无人机编队表演时,人们是用(
A.
C.飞控系统
3.
无人机的动力系统主要由(
A.电机
C.起落架
4.
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强、结构轻、费用成本高、可回收、高安全性的优点。(
5.
图传系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