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相遇恨晚

标签:
365 |
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
教育叙事
相遇恨晚
——“班班通”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效融合
珠海市第十中学 王金武
当我还未从台风“天鸽”肆虐珠海时的惊悚中复苏时,十年前我教过的学生突然来电邀我参加他们初中同学十年大聚会。按照邀请我如期到场,看着一张张陌生而又略微相识的面孔,脑海中隐约闪现出当时他们在地理课堂上的一幕幕。
他们和老师们谈笑过往,说到曾经初中生活时,其中一女同学说:“地理老师给我们上了两年课,老师幽默、风趣,经常把身边的地理现象、地理时事等引用到地理课堂中,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同时,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走出学校还能用到的知识。初一时每周我都期待着与地理老师相会,课前我会主动翻看地理课本和图册,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我还会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下自己存在的疑惑,课堂上我能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听到这些话语时,我有种非常自豪的感觉,感叹当老师真好,感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有如此高的评价。不过接下来她的话语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地理老师眼中只有我们班的某某某几个人,他似乎不怎么喜欢我,一周两节课,我拼命举手,可他从来不关注我、不看我一眼,尤其从初二第一学期第一节课开始,很少让我回答问题。然而,当我遇到不懂的或把握不准的问题时,他的眼睛又直愣愣的望着我,似乎在说,你不是想回答问题吗?也许长大了的原因,觉得举手不让回答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不会回答或不敢回答时,看到老师期待的目光,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初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地理课上我再也没有举手回答过问题,我也不再是地理老师的铁杆粉丝了!”
http://s9/mw690/002Y2wmYzy7eAO9xtk498&690
“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遇该如何均等?”“老师有无顾忌学生自尊心?”“一个孩子回答对了,能否代表所有孩子回答对了?”“一个孩子没有疑惑,是否代表所有孩子都明白了?”“地理课上的不公平现象是不是也会出现在其他学科?”诸多疑虑不停的回荡在我的脑海中。这些问题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面黑板、一张地图、一个PPT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再怎么变换教学思路,十年后,依旧会有学生道出:“老师偏心”、“老师不喜欢我”等类似的话语。
http://s5/mw690/002Y2wmYzy7eAObJULG74&690
面对学生所说的现象和我的疑虑,我想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效融合的必要性,“班班通”平台是我接触的第一个高大上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班班通”是把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内容通到每个班级,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它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技术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且形式多变,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班班通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环节搭建出交互平台。着力解决了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创造性应用问题,着力解决优质地理资源在课堂上有效应用问题,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地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本人在《土地资源》授课时,充分利用班班通平台课前下发丰富有趣的多媒体素材资源给学生,以此来扩充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平台课前观看视频,初步认识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和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上课时,通过互动答题功能,利用学生手上的答题器回答预习回顾,班班通平台统计的大数据能够及时反映任教班级学生对《土地资源》这节内容掌握的情况,同时能够通过随机点名和趣味点名这类学生喜欢的方式邀请孩子回答,避免了举手造成的尴尬,同时对答对的同学给予点赞,其家长也能及时收到地理老师给孩子点赞的信息反馈。该平台除了选择题外,也可设置小组合作题目。例如,我让学生在组内交流:“举例说说身边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面对这类题目时,传统常规课堂上,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是无法估计每个小组到底会用多长时间,关注生活多一点的小组,可能很快就完成任务,两耳不闻天下事的同学,可能花很久时间依旧没能说出几个。这时班班通的神威可以发挥作用了,老师让每个学生说出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后,按答题器上字母A做反馈。老师只需关注平台上数据显示,即可知道哪位同学已经完成,哪位还存在困难。老师结合平台数据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帮扶学习薄弱的孩子,进而做到及时评价、反馈、辅导等。
http://s9/mw690/002Y2wmYzy7eAOdHahWb8&690
再说说课堂检测,传统课堂中,一般老师们让学生看题,然后举手回答或抢答。这类做法可能会出现正如我十年前学生所说“老师心里只有他(她)”“老师偏心”“老师伤我自尊”等不足。而班班通课堂上,通过学生答题器作答、抢答,既能通过平台大数据及时掌握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能针对性的邀请答对的同学给予讲解,还能避免回答问题的永远是班级学霸,同时能无死角的关注每一位学生作答状态、正确率等,课堂再也不会出现学生思路跑至九霄云外的悲剧。
http://s8/mw690/002Y2wmYzy7eAOhBEcn47&690
总之,一次聚会让我重温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班班通)与地理教学有效融合的必要性。同时,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不应该是要求用信息技术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而是让老师更加高标准要求自己,使信息技术(班班通)课堂与传统的教学共存、互补,最终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而服务。另外,“班班通”也并不是说不管什么情况每堂课都要用,而是该用的时候用,有需要的时候用。如何实现“班班通”与地理教学完美结合,做到收放自如,这应该是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