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结》教学设计--杜继造

(2023-06-09 09:11:28)

《打结》教学设计

课题

打结

课型

理实一体化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为高二宠物养护与经营专业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对兽医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日常的生活体验对宠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宠物外科手术的知识非常匮乏,观察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通过现场实操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正确打结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三方结、三叠结、外科结的打法和应用范围。

技能目标:能使用单手连续打出几个方结。

素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爱护宠物的职业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类型结的操作方法和区别

难点:在打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如何利用手中的绳子,给同桌的双手打一个结,且质量可靠,不易挣脱?

二、讲授新课

打结是外科手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正确而牢固地打结是结扎止血和缝合的重要环节。熟练地打结,不仅可以防止结扎线的松脱而造成的创伤裂开和继发性出血,而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一)  结的种类

常用的结有方结、三叠结和外科结

结的种类

特点

方结

又称平结

最常用的一种,用于结扎较小的血管和各种缝合时的打结,不易滑脱

三叠结

又称加强结

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结,共3个结。较牢固,结扎后即使松脱一道,也无妨,但遗留于组织中的结扎线较多。三叠结常用于有张力部位的缝合,大血管和肠线的结扎

外科结

打第一个结时绕两次,使摩擦面增大,故打第二个结时不易滑脱和松动。此结牢固可靠,多用于大血管、张力较大的组织和皮肤缝合

 

练习:对照图片,辨别结的种类《打结》教学设计--杜继造

 

 

 

 

 

 

(二) 打结方法

常用的有3种,即单手打结、双手打结和器械打结。

1.单手打结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简便迅速。左右手均可打结。虽各人打结的习惯常有不同,但基本动作相似。

2.双手打结除了用于一般结扎外,对深部或张力大的组织缝合,结扎较为方便可靠

3.器械打结用持针钳或止血钳打结。适用于结扎线过短、狭窄的术部、创伤深处和 某些精细手术的打结。方法是把持针钳或止血钳放在缝线的较长端与结扎物之间,用长线头端缝线环绕血管钳一圈后,再打结即可完成第一结。打第二结时用相反方向环绕持针钳一圈后拉紧,成为方结

小组讨论:刚刚在打结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三) 打结注意事项

1.打结收紧时要求三点成一直线,即左、右手的用力点与结扎点成一直线,不可成角向上提起,否则使结扎点容易撕脱或结松脱。

2.无论用何种方法打结,第一结和第二结的方向不能相同,即两手需交叉,否则即成假结。如果两手用力不均,可成滑结。

3.用力均匀,两手的距离不宜离线太远,特别是深部打结时,最好用两手食指伸到结旁,以指尖顶住双线,两手握住线端,徐徐拉紧,否则易松脱。

三、小组练习

学生准备一根长约1m的绳子练习常用的绳结法,并在规定时间内记录打结个数,同学相互检验绳结的质量。

四、课后作业:

1.临床上除了上述打结方法外,还有其他打结方法吗?

2.你能否利用身边的工具设计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打结方法?

板书

打结

1. 方结        滑结和假结

2. 外科结

3. 三叠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取了看似十分简单的操作——打结,但其中存在不少细节,使学生能够注意到但没有足够重视。第一部分学生通过手中的绳子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互相打结,效果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二环节虽然是重点,但是难度不算太大,主要通过视频以及现场动手演示,同时利用练习、小组比赛,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第三环节我采用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每组学生各自练习不同类型结的操作方法,以及中途出现的错误,然后集中讨论解决。学生将本堂课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进一步完善之处:可以更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去利用相关工具如止血钳等,发挥想象去打不同的结,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许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很多创意是有实践价值的,如何让这些想法进一步落实,走向生活、走向应用。这也就要求同学们能在课堂分析、操作的基础上学会延伸到实际执行当中这是我们中职学生比较缺乏的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