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视觉图形》教学设计--陈冬青(主备)

标签:
杂谈 |
《奇特的视觉图形》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课堂的开放性、互动性、立体性,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抓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通过大量新奇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通过游戏巩固学习内容,最后通过练习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正负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空间、明暗、形色等知识对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三、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去接触,感受创意图形,并对正负形组合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通过游戏引导和图片欣赏使学生了解正形和负形组合方法,并能利用此方法设计图形。
四、教具准备:
1、教师:多媒体电脑课件
2、学生:纸、笔、等常用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课件演示 |
(一)
呈现 问题 |
人们长说:“眼眼为实、耳听为虚”。人们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情况,那么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图形,看看情况也是如此吗?
1、
2、 对比使视觉有时候产生了错觉,有些画家就喜欢把刚才的现象放到他们的画中去,然后创作出一副副令人意外的画作,而我们给这些画一个名称—奇特的视觉图形
3、 |
1、
2、
|
1、
2、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课件 |
(二)
设问质 疑 |
1、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2、天与水 3、红蚂蚁 4、埃舍尔的《上升与下降》有何奇特之处? 在图中埃舍尔给大家展示一个奇妙的并不存在的世界,画面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乍一看似乎合理,但你仔细一推敲却发现他们是矛盾的,在这个世界中图形和底纹都不在安分守己,两者在不停的互换,2维的平面图形变成3维的立体的物体,3维的物体也会边成2维的平面图形,图中的楼梯就是例子。 2、出示《五子十童图》,有几个童子? 3、能找到九张脸的人智商是180 |
1、学生观察讨论奇特之处在楼梯,顺时针向上走,逆时针向下走
2、10个儿童 3、在图片上寻找脸,并用语言描述脸的特点
|
1、《上升与下降》
2、《五子十童图》
3、《九张脸》 |
(三)提供解 答 |
1、用剪纸的方式表现正形与负形 2、《鲁宾杯》,问剪什么形状? 2、通过对比,图形与底纹的转换互借关系即正形负形的组合。 3、中国的太极图形 4、归纳板书:运用共同的轮廓线 |
1、生答:杯子、人的脸
2、两条鱼 |
1、《鲁宾杯》 2、《花瓶还是两个人》
3、太极图形 |
(四)游戏巩 固 |
1、 2、正负形的表现方法主要有哪些? 3、小结:表现方法上主要有以线为主、以面为主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 |
1、学生结合作品思考并讨论 2、以线为主、以面为主或点线面相结合 |
《天使与魔鬼》《拿破仑》《栏杆之间的人》 |
(五)艺术实 践 |
1、现实生活中的正形负形有哪些? 2、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任选设计元素,利用正负形的创意方法,以线造型、色块平涂或剪纸等表现形式,设计制作一幅奇特的视觉图形。要求:生动、构思巧妙、奇特。 |
1、
2、 |
|
作品交 流 |
将好的构思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进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同学进行评价。 |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
|
(七)小结 |
教师小结:要使作品奇特有趣,一是选取的设计元素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使作品在内涵上有一定的意味;二是在设计构思上运用了共用轮廓线的方法,使得作品巧妙、有趣。(择其要点板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