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荣成读书群到荣成市寻山街道办事处虎础寺遗迹寻古体验游。
虎础寺中的“础”当地读zhuō,不读chǔ,指山石奇突的地貌。位于寻山街道办事处大横山的南山腰,大横山是伟德山支脉,过去是威海通往俚岛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为防止侵华日军凭寺建立据点,中共地下党员张晶麟等人于深夜将庙宇拆毁。张晶麟也因此被日军捕获,英勇就义,年仅十六岁。
我们来到在大横山下的黄家村,向西望去,大横山绵延起伏,最高点就是虎础寺山,海拔214米,在半山腰葱绿中杂乱着的一片山色凝黄处,便是虎础寺。
来到虎础寺遗址,其面积约2000平方米。中间一块约有500平方米,是虎础寺遗址主体部分,地基清晰可见,部分残墙半米多高,残砖、乱石、碎瓦成堆,杂草、荆棘、青藤丛生,苍松、刺柏、楸树参天……我们在搜寻,找到一个很大的旗杆石,长方形,插孔直径约20厘米,隐隐透露出虎础寺当年的辉煌。拨开乱草,找到几块带有花纹的断瓦,还有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圆形的图案,由于我们知识浅薄不能知道其历史内涵的东西,把花纹断瓦带回来研究。
在虎础寺主体遗址的右前方,有一眼石砌完整的古井,井台一平米左右,仅数尺之深,泉水依然清凉透彻,一种宁静幽远之感油然而生。虎础寺主体遗址前面是一块宽阔的场地,场地边角有一只简陋的石制喂马槽,马槽边上有拴绳小孔,马槽四周有地基,大概是马棚了。场地上现在还存有一片竹子,到夏天时一定很翠绿。虎础寺主体遗址左边有两个依山而建,铺着山石,高出地面约10平方米的“平台”,当年可能建有钟楼、凉亭吧。右边则是一个是约30平方的平台,推测为和尚练武的地方。
我们上山时,山下黄家村一位老人说,虎础寺当时名声大,香火旺,看完了虎础寺遗址,真觉此言不虚。《荣成市志》也有记载:“境内历史上庙会较多,起初人们到庙上进香祈祷,后商贾逐步介入,百货所聚,形成一种特殊的传统贸易场所。虎础寺庙会,会期为四月十六日至二十日,正会期为四月”。虎础寺处于大横山古代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让我们依稀想到当年之繁华热闹。
虎础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李世民带领部队攻打高丽,在这里一只老虎拦住了队伍的去路,大将尉迟敬德在此处将虎打死,李世民遂命在老虎死的地方,掘土埋虎,并在埋老虎的上面建造寺院,借此镇虎,意思是利用寺院镇住一方妖孽,寺院遂得名“虎础寺”。黄家村老人说虎础寺建于唐代,北京城则建于元朝,晚了六百多年。当地有歌谣:“先有虎础寺,后有北京城。”
游完虎础寺遗址,向虎础寺山顶攀登,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最艰险的路段,虽然距离不是很长,但却是乱石重重,叠崖连连,同游的朋友说,这里有个蛇仙洞,洞里的蛇一年四季不入蜇,当地人把它看成是神灵的化身,便在此求神拜仙。
爬上虎础寺山顶,极目四眺,静静体会着大自然的神奇。向西北望去,山峦逶迤,奇山异石,互竞轩邈,巨峰山尖,在飘云中时露峥嵘。南南望去,一山挑两水,右面逍遥山水库逶迤而来,左边神岭湖环抱群山。山水相依,水天一色,波光粼粼,雄伟壮观,让人倍感心情舒畅,攀山劳累已随风而去。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时代的进步,使我们今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又开始追求精神休闲层面的东西,我不知道虎础寺是否能重返鼎盛时的香火。虎础寺经历了时代的兴衰变化,如果它有灵性的话,一定为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而惊叹,虎础山下的黄家村已开始旧村改造,神岭湖畔已建起了画家艺术村、开心农场、绿茶采摘园,成为秀美的休闲旅游风光圣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