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汉传佛教不大重视这个转世,但也不排斥,而从一些资料分析,不少高僧也是再来人!
南怀瑾与雍正之谜

南怀瑾先生对雍正皇帝的评价很高,他说:
清朝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一位文学词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进士,谈禅说道,并不逊于禅门宗师的雍正皇帝。他的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内肃权
贵,不避亲疏。外立纲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当然可使内外肃穆,谁敢与之抗衡。一般评论,便只能说雍正犹如汉代的文(汉文帝)景(汉景帝),过于忮刻而
己。但他对用人之道,却真能实践“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原则。换言之,他在需要外派整治事功的人才,“宁可用黠而能者,不肯用愚而廉者”。如果学问好、
有品德,如张廷玉等人,始终就给以高位,留置内廷。出身功名不高,但的确别有才能,如田文镜、李卫等人,便委以重任外放。至于科名循序渐进的人,虽词章华
丽,也只能位任文员,安置在翰林馆职而已。雍正在十三年中,得以坐镇京畿,背靠漠北的满蒙,右握西北,左揽东南;西南有事,只需一个能臣,一旅雄兵,便可
唾手而定。他是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如果以“修身、齐
家、治国”之道来说,他确是做到了如《诗经》所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了。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道来说,他却落于“静虑而后能得”的窠
臼,对于“亲民”而“止于至善”的外用(王)的实际,难免自有遗憾之处。明儒兼通佛道的洪自诚说得对:“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
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雍正即位以后的禅病,正陷在过于练达而又曲谨的漩涡中而不自觉。
也许大家会问:他究竟是怎样死的?既然已经开悟,又何以只有五十八岁就死了呢?参禅开悟,并非是求仙道的长生。一个人事无巨细,都要事必躬亲,昼夜勤力,
日里万机十多年,不累死也会瘫痪的。况且他对佛法心宗意生身的转身一路工夫,还须求证,并未到家。这是他无法告人、无处可问的关键所在。他究竟是怎么死
的,也许将来或可知道谜底吧!
皇帝禅师
雍正有一首题为《自疑》的诗:
谁道空门最上乘
谩言白日可飞升
垂裳宇内一闲客
不衲人间个野僧
让我想到了南老师的诗:
不二门中我亦僧
聪明绝顶是无能
此身不上如来座
收拾河山亦要人
终其一生,迷恋佛道。雍正号为“破尘居士”、“圆明居士”,他被认为参禅已经悟道,他最热心提倡《宗镜录》。雍正多次举行法会,召集全国有学识的僧人参加,研究禅宗,并亲自说法。他还招收了包括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在内的十四位门徒,门徒比耶稣的多两位。
雍正“人王兼法王”,境界很高。禅客读过他的《宗镜大纲》和《拣魔辨异录》,真是雄辩滔滔,我只有三个字:“我服了!”真是I
服了you!
雍正做皇帝,却不是菩萨低眉,而是金刚怒目,他擅长霹雳手段。
雍正转世再来?
坊间传闻:据金庸先生说大陆政界高层之所以关注雍正就是受了南怀瑾的影响。
坊间传闻:雍正可能偷偷出家去了。南怀瑾先生还和焦晃说他怀疑泰陵打开以后可能会是空的。(泰陵是雍正的陵墓。)
南怀瑾先生确实很欣赏雍正的佛法修养。
禅客以前曾经猜测,南先生是雍正的后世再来。这纯属禅客的瞎猜罢了。
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2016-08-18
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