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要靠行动 教育要靠走心
(2017-04-14 15:18:25)分类: 心得体会 |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专题培训有感
昨日,在师专报告厅,聆听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由全国著名行动德育专家、浙江工程技师学院邹六根老师主讲,铁岭市教育学院郑重书记助讲,真是所谓的“郑邹合唱德育曲,南北合念教育经”,邹大师讲得精彩,郑书记诠释的到位,堪称一场心灵的盛宴,整场报告历时三个半小时,我一刻不肯疏忽,专注的听,认真的记,抓怕每一个瞬间……收获颇丰!
一、
邹老师的经历是本书,他出身于一名乡村中学教师,专科学历从事10年基础教育,18年职业教育,从一位物理教师转变到职业学校的旅游烹饪老师,从事26年班主任工作,18年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与行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骆驼文化”建设。起初我对这个词也很好奇,为什么叫骆驼文化,正是由于他所教的学生是烹饪班的孩子,将来要从事的是餐饮服务,而服务行业的核心素养就是“忠诚服从”,所以与之最匹配的不是雄鹰,不是猎豹,而是骆驼。邹教授的解释是:“我们不追求像大熊猫那样的人见人爱”,也不向往龙与马那样的高大强势,我们需要像骆驼那样忠诚服从、大智若愚、脚踏实地、刻苦耐劳、厚积薄发、负重前行……”。为了让学生走向未来的岗位具有骆驼一样的品格,邹教授首先把自己变成了一只“模范的骆驼”,再让骆驼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
二、
1、
文化的重点不在文,而在化。文化是做人的教育,而知识是做事的教育,要想做到以文化人,就要做能让学生带的走的教育,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几年最后除去忘掉的,剩下的才是教育,邹教授的骆驼文化使他的学生具备了骆驼品格,走向社会无论从事各行各业,这种品格已经形成是丢不掉的。
2、
散落的珍珠一文不值,而串起来就成了项链,价值连城。班主任老师要善于整合,培养好的习惯靠的是行动,行动是水,师生是鱼,行动德育就是“养鱼”,学生的素养就是习惯,形成习惯就要靠反复的做,而不是反复的说,班级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班主任成长的舞台,班级文化就是教育的通道。
3、
邹教授把高雅的文化用形象的比喻通俗化,文化是一盆清水,把没有的洗进去,把浑浊的漂清晰,把错的洗对,给学生洗脑,洗出理想,是非分明。学校是“人品加工厂”,班级是“人品生产车间”,班主任生产的“产品”出现了“废品”和“劣质品”,就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影响。
三、
1、
训,来自于班主任的教育价值观,目标不用太大,不要把孩子们想象成天才,老师是太阳,学生就暖;老师是冰块,学生就冷;老师是灯泡,学生就亮。学生是班主任思想的践行者,学生的行为也是班主任老师作为的反射弧。
2、
做一只骆驼,像空气一样让骆驼弥漫时空,教育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做复杂,让骆驼文化植根于每个学生心中,沁入心脾,深入人心,教育要为学生人品“赋值”。
3、
级承诺,每个人牢记于心,邹教授的班级承诺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班级的共同愿景就是:我不被别人落下,也不落下任何人。
4、
就要有检查,检查后有反馈,反馈后有整改,整改后重坚持。让每个学生入耳-入眼-入脑-入心,让核心素养理念落地-落细-落小-落实,把标准给孩子明确了,没有理由,只有照标准做到位,做不好就重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教育就是老师帮助孩子们形成一个个记忆碎片,没有碎片教育就是失败。
5、
班级是形,老师和学生是魂,真正的形要实现“四进三带”,班级文化进教室、进课堂、进课程、进教材,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向未来。
教育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班主任的幸福在哪里?你有个班级带,你每年都当班主任,校长一定要你当班主任,师生家长一定要你当班主任,你就有了岗位成就。学生毕业时,带不走学校,带不走老师,唯独能带走的就是文化——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师生文化……学生带走了文化,也就带走了知识与能力,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你才是教育家。
邹老师的价值引领,让我真正领悟到了核心素养的真谛;邹老师的榜样示范,看似简单重在落实和坚持;邹老师的方法引领,让我找到了努力方向;南北两位大师的“二人转”有声有色,行动德育势在必行,向骆驼文化取经,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