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讲故事技巧训练:《猴吃西瓜》

公开课:幼儿故事表演技巧《猴吃西瓜》
教学目的:
1.了解讲故事的一般要求;
2.掌握讲故事的“话”和“表”。
教学重点:“话”的技巧。
教学难点:“表”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会讲故事是好口才的重要标志,也是师范类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作为幼儿,是特别喜欢听故事的一个群体,所以,我们更需要练好这项基本功。讲故事谁都会,可是,怎样讲才能更好地吸引小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学习讲故事。(板题)
二、新课教学
要学会讲故事,我们首先要从理论上了解一下什么是讲故事,以及讲故事所应达到的要求。
1.含义:讲故事是将自己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事说给别人听,这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2.基本要求——“话”、“表”。(板书)
“话”:指有声语言,即用标准的普通话直接叙述,说明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板:有声语言)
“表”:指无声语言,即“表演”,包括讲故事人的语言、手
势、眼神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板书:无声语言,语言、手势、眼神)具体做法如下:
性别:男—女,年龄:老—少,性格:急躁—温和等方面进行区
别。例:《猴吃西瓜》(出示故事,听故事后总结各人物应具有的
语言特点,先师生共同总结猴王、小毛猴、秃尾巴猴的特点,学生再总结老猴王特点,边总结边板书)
猴王:威严、粗重、清脆,急、高、偏亮
小毛猴:可爱活泼,尖细、清亮,急、高、偏亮
老猴:伯伯型、浑厚粗重,轻、慢、低缓;
模拟人物个性:一方面从声音上模拟;另一方面可以从表情和动作上来表现人物个性。例如(师出示句子,生揣摩后进行试演)
1.小毛猴挠了挠腮说: “我知道,吃西瓜吃瓤”(如:挠腮的动作。)
2.秃尾巴猴说:“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这西瓜当然吃皮咯。”(如:瞪大眼睛,老实。)
三、训练:《猴吃西瓜》
1.生自行揣摩、练习,教师相机指导。
2.抽生汇报。
四、总结
五、作业
1.继续训练《猴吃西瓜》。
2.自选一个幼儿小故事进行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