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关于“数学认知”的全部内容。细细品读,感受颇多。感觉《指南》就像一个指南针,引领着我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找到了方向。
幼儿“数学认知”的教育目标一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教育建议中提到“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我们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例如在进餐时分发餐具,可以学习对应比较,一个小朋友负责按人数一人分一个碗一个调羹,另一小朋友负责在每个人的碗里分一个调羹;关于“空间方位”的经验,可以利用座位认识谁坐在我的旁边,谁坐在我的前面,我的后面坐着谁。玩滑滑梯时,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如爬、跑、跳等获得上下、左右、里面、外面等大量的空间方位的经验,午餐后到户外散步时,可以让幼儿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数一数楼梯有几层台阶。还可以结合小组长进行随机教育,如“某某做小组长是哪天?明天该轮到谁了?”等,引导中班幼儿认识昨天、今天、明天以及星期等常见时间单位。
通过《指南》的学习,我发现材料中的建议可以让我得到些启发,对我以往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指南》的指导下,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孩子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生命的活力。了解孩子的经验、兴趣、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孩子去操作、去体验、去创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