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双差生家庭教育教育 |
一纸“诉状”告到了学校德育处,这是一张联名“诉状”,落款是七年级(3)所有任课教师的签名,他们一同把该班的四位学生告到了学校,“诉状”里的内容罗列了这四位学生的“斑斑劣迹”。
该班的陈宏、江文、陈兴、陈明城四位学生虽只是七年级的学生,入学不到一年,但不能小瞧,他们在学校里可是出了名的,即使是九年级的学生对他们也有所畏惧。
这次老师联名到学校“告”学生,虽然我可是第一回遇到,但不吃惊,因为对于这个班级及这些学生我了解甚多,老师们与他们在斗智斗勇中经常败下阵来,对于他们的教育,老师们可谓浑身解数——鼓励、表扬、奖励、请家长到校、严厉批评……最后到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后才联名把他们告到学校,求助处理。
是什么原因,学校教育在他们面前如此乏力,让老师们如此无助,无计可施?
今天下午,我们把这些学生的家长请到了学校,希望通过一次沟通,探讨一致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对他们因“材”施教。
同时也把这些学生集中到办公室,也想和他们进行一次深入沟通。
但,陈宏的家长因在外地而缺席,陈兴已旷课在外,家长正在手机联系他。
在办公室里,在场的家长们看到了“诉状”的内容:经常骑车载人在马路上飙车,课堂上吵闹严重影响老师们上课,打架、欺负同学,迟到、旷课,甚至还有偷窃,敲诈的现象……
在场的学生也承认了事实。
之后,我们把家长们带到了另一间办公室,与学生隔离开来,以便于交流。
明城的爸爸开始激动得脖子都红了:“如果有手拷,我立即把他拷回家,如果能关进拘留所就把他关起来”。“回家我把他绑起来,再也不让他出家门一步”。“不让吃饭,让他饿几天再说。”……可以看出,这位家长迷恋于棍棒教育。
江文的爸爸则相对温文些:“我经常在外面做事,哪有时间天天管他”。“上小学时,被老师停课,本想通过和我一起体验劳动艰辛的方法,让他有所改变,但他什么也不做,饭量减少,怕他饿坏,就让他回家了。”他还多次强调自己忙,没时间管孩子。这位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教育孩子,父子间的交流也自然缺失。
陈兴的爸爸,手腕上系着一条粗粗的金手链,手指上戴着一枚粗粗的戒指,穿着打扮看上去俨然是个社会上“混混”。
陈兴的爸爸来校之前已经和自己旷课在外的孩子捉起了迷藏,陈兴一会儿说他在离城里不远处的老家,一会儿又说来学校了。在不断的电话联系后,陈兴索性把手机关了。
而与陈兴“一伙”的江文比作为父亲的他更了解他的孩子:“陈兴去了学校附近一个叫‘西北角’的地方,那里有个桌球室,他肯定在那边。”
他提供的信息,班主任有点不相信:“你怎么知道?”
“刚才我听到他的助力车的声音,往那个桌球室方向去的,他经常在那儿。”陈兴骑助力车发出的声音,江文都能用直觉辨晰出来。对此,陈兴的爸爸应自叹不如。
陈兴的爸爸说:“上学期,由于离家远,上学不方便,总不能天天挤公交,就买了辆助力车给他,方便些。”“小孩子个性强,不敢骂他,基本上是要什么给什么。”“上周他妈妈给他500元,一转眼就花完了。”“这段时间他经常旷课我们也知道。”……作为父母,他们不讲原则,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他们不知道未满16周岁是不能骑电动车的,更何况是改装的助力车,他们不知道陈兴经常骑车载人在马路上狂飙?他们知道陈兴旷课,却不知道他学校之外的哪个地方?他们不知道每次给他那么多钱是疼他还是害他?……
简单粗暴,棍棒教育;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溺爱,放任自由,不加看管……在这些孩子的爸爸们身上,我们找到了学校教育乏力,老师无助的答案。
不恰当,乃至错误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赶到同一条“死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