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懂孩子才能读懂教育——读《划过美好,划过秋》后记

(2013-07-09 08:57:17)
标签:

育儿

教育

我的原创

女儿的日记本我从来不翻,她应该,也有权拥有自己的一块静土和秘密花园。

今天上午,妻子激动地拿着女儿的日记本说:“快看看女儿的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你的文章绝不如她。”当我从妻子手上接过日记本时,女儿在场,应该是得到女儿许可了。这是一篇题为《划过美好,划过秋》的文章,是女儿六年级毕业后,大概是在621日前后落笔的,还有后续。(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a20d4d650101gmet.html)

女儿的文章让我感慨颇深。

女儿的文笔,我自叹不如,这得益于她近两年的坚持不懈的阅读,在她身上真正感受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和“开卷有益”,那是阅读带给人的素养和能力。女儿也就是近两年喜欢上阅读,其阅读习惯的养成很简单,也很快,就是我们陪她一起共读,一家人一起静静地、细细地品味着从只有书本才能散发出来的特有的浓郁的墨香,不带任何目的,不含任何功利性,这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润物无声”的阅读,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女儿爱上了书。

女儿文章开头只言片语道出了对母校的没有留恋之情,热爱之情,带着丝丝不满。这让我想到,学校是什么?学校应该是每一个孩子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的地方;应该是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充满留恋和不舍的地方;应该是每一个孩子悠哉游哉、藏焉息焉的地方;应该是个书声琅琅、笑声朗朗、歌声盈盈的地方,是若干年后能勾起每个学子美好记忆的地方,它应该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这里开花。而我们的学校却让孩子们不喜欢、不留恋,甚至充满了排斥和怨恨?怎样办学校?办怎样的学校?为谁办学校?这值得每个教育者思考。

文章里女儿与同学间的友谊有着“小说的矛盾”与“戏曲的冲突”,这一过程正是孩子成长的社会化过程。自古以来,对教育有着许多理解,其中一个理解,常被我们忽略而又需要我们不断想起。那就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不断推进孩子们的社会化。其实,社会化是具体的,找到同伴并成为日后踏入社会的同盟者或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教育的本义之一,却往往被教育者及家长忽略,成了无关紧要。学校里不能仅有书本,试卷和分数,学校里最重要的是人,是一个个姿态各异,异彩纷呈的鲜活的生命。因此,学校应该正视“人”的存在,一个发展中人的存在和鲜活生命的存在。

大人们经常责怪现在的孩子很自我,熟不知,家长们在育儿问题上更自我,甚至是自以为是,只顾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那个人”。因此,学习,成绩,补课及各种培训成了孩子们生活,成长的全部,而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却被边缘。“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时代的进步已成过去。交友的烦恼、困惑、迷茫只是孩子们成长烦恼和心理成长的冰山一角。心理的健康成长可以促成优秀品质的形成和正常性格的生长,关系孩子今后生活是否幸福。老师和家长们往往被成绩所蒙蔽了双眼,不知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是重要的一课。今天,我犯了很多老师和家长们同亲犯的错误,但庆幸的是,女儿把成长的烦恼倾诉笔端,排解了自己,也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

府身倾听,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朋友是何等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孩子,孩子是本百科书,读懂他(她)才能读懂什么是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