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李面包-退休创业典范(喜马拉雅-隐形冠军)

(2019-01-27 18:06:42)
标签:

杂谈


我们常常说,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意思是说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时机,不能在耳朵聋了学作曲,眼睛花了学绣花,人都退休了才开始创业。

但奇迹往往都是这么创造的。

桃李面包的董事长吴志刚先生就是这样的奇迹。

好玩的是,前几天得到消息,因为吴志刚先生今年84岁了,可能是整个A股最年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计划减持一些股份,但他坚持自己操刀,于是先要模拟练习怎么卖出操作,结果不小心把模拟练习搞成了真的卖出,这下不好,违反了相关规定,公司必须立即公告。

我不应该称呼吴志刚先生,应该喊吴老师。吴老师的事迹让我这个大学老师无地自容,值得我“伏泣而拜”。

吴老师以前是辽宁丹东的一个中学老师,有三个儿子,老大吴学东1963年生,老二吴学群1966年生,老三吴学亮1971年生,吴老师夫人是盛雅莉,盛龙是吴老师的外甥,1962年生,喊吴老师舅舅。

当了一辈子老师,桃李满天下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他给自己的面包品牌注册了“桃李”商标。

我估计吴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吴老师退休的时候应该是24年前,也就是1994年。那时我在南方创业,玩高科技,吴老师在北方创业,做面包。今天,我的那个高科技早就没影子了,吴老师的面包卖遍全中国。吴老师的股票上市了,我成了他公司的股民。

世道沧桑,令人唏嘘!

我该做点事情了

我也年过半百了,发现做什么事情确实要讲时机,但不能太讲时机,关键的关键是这几点:

1、做的事情一要有价值,要能发挥自己所长

2、要有累积效应,按搞投资的人的行话就是追求复利,

3、要有传世的价值。

看看我做的这个《隐形冠军》系列科普讲座,应该说就满足这三点。

别看改革开放40年了,经济飞速发展,可以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回想40年前的中国,好像一切东西都是天翻地覆,但人的素质是不可能飞速发展的,不管是科技素养还是人文素养都只是进步一点点。另外,在西方,牛人老了都会干一件事:写科普。但中国好像例外。

机会从来都来自抱怨。没有抱怨就没有机会。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读了那么多书,搞了一辈子科研,对教育有那么多心得体会,也有多年闯荡江湖、创业做公司的经历,从小到现在还特别好吹,那么就看到这个痛点,就可以做点事情了,或者说得有点吹牛的话,就是该我出手了。

尽管自己是公认的研发高手,但我自己清楚:这一辈子永远都成不了牛人了,成为高人已经是我的终极梦想了,更不可能成为大师了。既然国内的牛人和大师都不出手,那么我这个“准高人”就可以出场了。

于是,就有了这个《隐形冠军》系列科普讲座,聊世界各地各个行业的隐形冠军公司,聊科普,高中毕业生就能听懂的科普,谈心得,尤其是孩子教育方面的心得。因为会牵涉到国内的隐形冠军,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麻烦的是,很多公司尽管是隐形冠军,但适不适合投资其实完全是另一回事,因此,尽管我极不情愿,也必须谈谈投资理念,但还是生怕别人听了我介绍的隐形冠军就冲进去投资这个公司的股票。

知识绝对不能兜售

我坚信,我内心有极强的价值感,只要做出有价值的东西,确实对家有学童的家长等人有所价值,一路做下去,那么这种价值就一定能体现“复利”式的积累。

因此,就像桃李面包绝不广告一样,我的节目绝对不花一分钱去做推广。

并且,知识和面包这个东西还很不一样。千万不要把知识当成商品去贩卖。一旦把知识当成商品,受众就马上变成了“挑三拣四”的顾客,你用音频告诉他,他嫌不够,嫌口才不够好,嫌没有文稿,有了文字,嫌插图不够漂亮,甚至嫌没有粗体标出重点,总是就是嫌这个嫌那个,就算是把知识直接喂给他,还会嫌你喂得太快或者太慢,最好是在他最爽的时候直接装到他的脑袋里面……

一句话,知识绝对不能兜售,智慧绝对不能兜售。一旦兜售,就必须注重包装,特别特别注重包装,这样内容就呵呵了。一些著名的知识音频平台,也找到了大牛,但结果把大牛给毁了。相反,高晓松的“晓说”就做得超级好。当然啦,高晓松来自绝对的书香门第,三代人都在清华,论文凭的话,他是家里唯一没有大学毕业的,但这不妨碍今天的高晓松盖过了几乎所有的清华教授。我认为,高晓松是牛人,真正的牛人。

知识绝对不能兜售,好东西自己会“长腿”。永远要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像我现在介绍的隐形冠军公司产品一样。

我心里特别庆幸的是,吴老师做桃李面包的时候是60岁,我这个动作比他老人家还早了将近十年。

一线品牌,却来自三四线城市

街上随便走一走,就会发现:这几年冒出来好几个响当当的跟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品牌,比如,桃李面包、周黑鸭、绝味鸭脖等等等等,稍微探究,就会发现这些品牌都来自三线、四线城市,没有一个来自一线城市,甚至1.5线城市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这些待在一线城市的人,整天听到的都是高科技创业,都是在想“怎么找到一个创新点”,于是到处吹,把这个痛点吹得天花乱坠,勾引到几个所谓的志同道合者,大家凑点本钱,成立公司,什么都没有,第一件事就是做网站,搞宣传,说远景谈愿景,找PE/VC谈投资,至于这个能不能成为生意,这个生意能不能赚钱,下一月的工资开销从哪儿来,都不操心。总之一定要大张旗鼓地吹起来,不是把生意做起来,至于现金流这些东西都是以后的事。

但三四线城市的人创业就不是这样的玩法了。想创业,什么都指望不上,就自己家里这点本钱,只够把摊子铺起来开张一下,一开张,每笔买卖都必须赚钱,赚多赚少是另一回事,但必须赚,关键是必须把东西卖出去。于是,东西一定要好,一等一的好,价格还要实惠,真真切切的实惠,顾客再挑剔,也实在抵挡不住诱惑,东西确实好,价格确实便宜,想不掏腰包都难。否则,要品牌没品牌,看相也不见得高大上,你拿什么跟人家拼啊。

于是,质量一等一的好,价格便宜得你不敢相信,薄利多销,所有服务绝对到位,就成了这些三四线城市创业者的创业故事和日常生活。要不了多久,他们的东西就能占领当地市场,当地老百姓越来越离不开,慢慢成了当地的著名品牌。

这时把生意向周边城市扩一扩就很自然了,当然还是同样的套路啦。

生意越做越大,周边的小城市也搞定了,搞定更小的县级市自然不是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了打一二线城市的想法了。

这个一二线城市的百姓都是什么人啊,都很小资,买什么东西都保住自己的小资情调,真不是一般二般的挑剔。

但不要紧,套路还是老套路:一等一的货,特别亲民特别实惠的价格,只怕你不买,只要你敢尝一尝,就一定能俘虏你,至于面子嘛,嘴巴两张皮,里外都有理,你自己会想法找回的。并且,你不仅给自己找到很有面子的购买理由,你还会推荐给自己的朋友。

就这样,这些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品牌不知不觉就横扫一二线城市了。

但这里有个问题,这些品牌都是家族式经营,这种发家方式,不可能有严密的管理,都是自家人搞定,甚至都不可能有专职的财务人员,每个人都是自我管理,谁都没有什么职务,或者说都是身兼多职,彼此之间的协调都是全自动,一切都是全自动。

一二线城市的家庭都是小家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条件,就算是三四线城市,也只有少部分家庭有这样的条件。自己要是家里一言九鼎有威信的牵头人,一定要有几个儿子,最好还有一些关系很亲的侄儿外甥,在生意越来越像样子的时候,能吸引他们不断参与进来。这样要向周边城市扩张的时候,自己能坐镇家里指挥,大儿子去东边,老二去南边,老三去北边,亲戚在身边……

生意越做越大,管理也要跟上去,但管理成本总是最低最低。吴老师的学生里面什么人都有,不管有多大出息都会回来看看老师,有本事有出息的都会给老师支招,甚至于张罗上市。

我也很“小资”

按照很多人的标准,我家的生活很西化,面包是我家早餐的主食。但我们吃面包很挑剔,以前超市的面包是绝对不看的,经常是用面包机自己做,就算是面包房的面包都要比来比去,看谁家的好吃,定下来一个面包房,哪怕每次要开车三五公里也要定点购买。有次偶尔在超市瞎转,看到了桃李面包,尽管肯定不买,但闲来无事就开始琢磨。琢磨的结果就是拿一袋,是那种切片的醇熟,保质期也很短,面包房15块,打折时候12块10块,这个桃李不打折,8块。

这一下,家里的面包机作废了,彻底不用了,就连单位工会发的面包房抵用券都有点用不掉了。不仅自己成了桃李的顾客,而且开始研究起桃李这个公司,研究这个股票了。

不仅调研大大小小的各种超市,还去面包厂实地参观,研究起面包这个行业了,甚至去日本都要留意留意著名的山崎面包了。

现在吃桃李面包绝对免费了,因为就算2018年A股熊冠宇宙,但我投资桃李赚到手的钱,拿来买桃李面包吃的话这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吃不完了。

今天的桃李面包

今天的桃李面包已经是A股唯一的面包公司了。

先看看桃李面包有多赚钱吧。



连续三年,净利率13%左右,就是说你只要买10块钱,桃李就能纯赚1.3元。

连续三年,ROE超过22%,就是说桃李现在的每100块净资产,一年能赚回22块多。

现金流非常漂亮,净现比fcfRate总是1.2左右,就是说1.2元的经营现金流净额能够转化为1元的净利润。



桃李现在在全国有将近30个工厂,一个工厂走上正轨满产以后有多赚钱,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为利润占比不超过10%的工厂看不到,就看看成都、北京、沈阳的三个工厂吧:

•      成都桃李,1997,吴学亮,总资产13709.60,净资产9456.99,净利润10619.97。成都桃李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961.67,主营业务利润12380.46。

•      北京桃李,1998,吴学亮,总资产19547.63,净资产15032.99,净利润5557.69。北京桃李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109.23,主营业务利润7257.80。

•      沈阳桃李,2016,吴学群,总资产25738.96,净资产19299.46,净利润9338.63。沈阳桃李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722.52,主营业务利润12376.39。

是不是有点见到了印钞机的感觉?!

看到这样的业绩,我们的很多所谓高科技公司,都不好意思,只有藏起来了。

桃李没有护城河

有些听众是股票投资者,希望我在聊中国的隐形冠军的时候,用波特五力分析说说相应的上市公司。但股票投资我是绝对的小白,这个讲座是科普,投资这个东西能不聊就尽量不要聊,要尽量避免。

不过有个基本的常识,投资必须做自己能力圈内的事。如果我这个投资小白说的东西,你还觉得很新鲜很受用,那么说明这个公司还不在你的能力圈,肯定不能投资。反之,如果你觉得我聊的东西很low,太常识了,简直就是废话,那么你投资就是你自己的事了,跟我无关。

总之,你的投资跟我无关,绝对无关。

这一点,我是想得很清楚的,没有任何压力,并且从各位转发分享就能看出来,就连抬抬手转发分享都那么稀罕,至于什么打赏赞助就更是开玩笑,你投资还能跟我相关?

硬是要说波特五力分析的话,桃李什么方面都没力,面包的替代品有烧饼油条豆浆包子馒头,面包是开放而且充分竞争的行当,任何人想做都能做,上游进货不能赊账,下游也是孙子一样,一两天就要去配货结账,只有卖出去的才能结账,过期的要回收补货。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护城河,那就是桃李的经营管理能力,桃李的成本控制能力。

桃李怕竞争吗?

竞争这个东西对桃李而言,不是怕不怕的问题。

各种资本看到桃李这么赚钱,把短保面包这个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从东北丹东那个边陲小镇做到全中国,手都伸过来了。

不要说各种地方性品牌一个又一个冒出来了,更有福建达利食品这样的大鳄也进来了。

达利不管是资本、运营还是渠道都是很牛的,是食品行业特别有名的跟随者。

有人问我:怎么看达利对桃李的影响?

我说应该没什么问题。做企业有很多种做法,我们都是提倡“要敢为人先”,但另一种理念是“要敢为人后”,也要“甘为人后”,千万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达利就是这样。

但跟随永远是跟随。

我觉得,达利这个公司至少在市场敏感性和行动力上不怎么样,就很说明问题,否则的话,自己在食品行业做了那么久,桃李早就在东北发达了,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达利就这么无视,要等到今天才有所动作呢。

其实桃李最大的风险不是怕别人跟随,而是家族管理如何升级适应越来越大的生意规模,如何防止出现类似于染料行业浙江龙盛那样的家族内斗。

我发现2016年桃李注册的公司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法人代表是“林元”这个新面孔,对这个林元,我还一无所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