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增加印花税助抱团瓦解:全面注册制可缓解IPO堰塞湖

(2021-03-02 15:32:41)
标签:

股票

时评

【IPO堰塞湖又来了!752家企业等待上市 全面注册制何时推出?】目前752家排队IPO的企业,或许要等到2022年才能上市。去年10月以来,关于注册制排队时间拉长,企业IPO上市拥堵的讨论逐渐发酵,近期监管层加强拟IPO企业现场检查,多家企业撤回申请材料的消息,再次将这一话题推上风口浪尖。今日,沪深两市高开低走,昨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反弹迹象,全天瞬间灰飞烟灭。全天看,沪指盘中跌破60日均线的支撑,虽然尾盘有所收复,但这个去年11月中线以来一直支撑市场的均线的告破,也意味着调整行情还以后反复。盘面上看,电子等板块是市场为数不多表现抢眼的板块,而其他多数板块走低。个股方面,贵州茅台一度走低,股价最低下跌后逼近2000元,自高位2600多元以来,股价累计下跌约600元。值得注意的是,上午市场整体走势良好,但午盘结束前突然迎来跳水。上午开盘还涨逾0.4%,而下跌后上午收盘跌幅已经逼近1%。而同时跳水的,还有港股,各大指数全线下跌,据悉港股盘中突发可能进一步加印花税消息,一顿猛跌。多家媒体今日上午消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增加印花税不会影响到香港股市的竞争力。

 盘中又增加一个偏空消息面,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增加印花税不会影响到香港股市的竞争力。四大指数全下跌,港股下扩大下跌幅度。我们会不会降印花税?市场不平稳时,利好时常 会来,稳妥推进注册制,扶上马,整体还是要送一程,在成长龙头中淡定。在市场分化加剧下,做价值投资,成长投资较稳健。

实际上,增加印花税的消息,不是今天才有的。此前2月24日媒体报道香港计划将提高股票印花税至0.13%,当时就造成A股以及港股市场的跳水大跌。而今日,实际上是在讲提高印花税的基础上,可能再次增加的言论,这其实对市场是有很大的情绪影响的。不过,如果大家回看历史,过去好几次香港下调印花税税率,并未阻止当年熊市的继续。A股的情况类似,2007年调高印花税税率和2008年调低印花税税率,短期波动后也没有在大方向上改变市场惯性。52家排队如何解?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短短40年时间爆发式成长,这种情况下达到和涌现出来的IPO需求,自然比其它国家高很多。这也是经济实体的体现!按生态圈规律,我国经济生态圈庞大而充满活力,全企充满强大的竞争力,几乎每一个行业龙头的目标都是对标世界龙头,或者以超越世界龙头为目标。虽然没有改变世界口号这么疯狂,但成长实力却有目共睹。

  所以,市场日内以及短期的变化可能由于消息面的影响,导致情绪的波动,但是在没有实质性影响之下,其实是不改变市场本来的趋势的。这里不要再去多提印花税,也不要把市场的下跌归因于香港要进一步增加印花税。毕竟A股次轮的调整,从2月18日就已经开始了,而这里的调整,完全是由于阶段性的主力调仓换股所致,背后则是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再担忧以及海外美债收益率上行的侧面影响。目前752家排队IPO的企业,或许要等到2022年才能上市。

  去年10月以来,关于注册制排队时间拉长,企业IPO上市拥堵的讨论逐渐发酵,近期监管层加强拟IPO企业现场检查,多家企业撤回申请材料的消息,再次将这一话题推上风口浪尖。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最新的答记者问中解释,沪深交易所IPO排队审核企业数量较多,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方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注册制试点改革总体成效明显,但考虑到市场参与各方对改革阵痛的接受度,A股距离完全市场化仍有一段距离要走。但不论如何,市场化仍是大势所趋,不过时间快慢而已。

  IPO企业排队有多少?

  2月2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到,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总体成效明显,市场各方反映积极正面,企业踊跃申报上市,IPO排队数量增长较快。

  事实上,IPO企业排队较多、排队时间拉长、多家企业撤回申请材料等问题早已引起市场的密切讨论。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发现,目前沪深两市IPO总排队家数已高达752家,其中已过会266家。

https://dfscdn.dfcfw.com/download/D24770013909667433256.jpg

  具体来看,根据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月25日,申请上交所主板的拟IPO企业共117家,其中已经过会但尚未上市的为47家;深交所中小板方面,拟IPO排队企业共54家,其中过会9家。

  与此同时,截至2月27日,上交所科创板IPO在审企业为107家(其中13家处于中止或财报更新状态),另有89家企业已经过会但尚未上市(其中51家提交注册企业,38家已过会尚未提交注册企业)。而深交所创业板IPO在审企业数量更多为264家(其中中止企业31家),另有121家企业已过会正等待上市(包括提交注册51家,已过会尚未提交注册70家)。

https://dfscdn.dfcfw.com/download/D25288559308002726588.jpg

  对比历史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396家企业首发上市,远超2018年的105家和2019年的203家,略少于2017年的438家。若按照2020年IPO上市396家估算,哪怕暂停新企业申报,目前排队的752家企业也需要近两年时间才能消化——事实上,仅目前已过会的266家企业,就已抵得上去年半年的IPO上市企业数量。

  排队拥堵原因何在?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注册制试点之下,IPO发行更加市场化、规范化了,企业上市还是出现了拥堵呢?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最新的答记者问中解释,沪深交易所IPO排队审核企业数量较多,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果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方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而同时市场也需要逐步适应注册制实施。

  简单来说,就是注册制鼓舞了更多企业申报上市,但要想全面适应注册制实施,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磨合。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此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2个字“进太快,报太多,放太慢,控节奏”。

  首先,注册制下的审核精神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实质性审核大幅减少,再加上沪深交易所竞争上市资源,IPO难度大幅下降。而多年来IPO审核过会时难时易,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普遍有“时不我待”的心态,往往会选择尽早排队。

  其次,监管尚未完全信任市场,担心市场难以阻挡质量差的公司上市,以及IPO节奏加快会造成市场剧烈波动,这直接导致了大批过会企业卡在了提交注册这一关。目前科创板创业板的平均审核注册周期5个多月,但其中并不包括过会到提交注册的时间。去年10月以来,从过会到提交注册普遍已超过了2个月,从申报到注册完毕早已普遍在8个月以上。

  开源证券中小盘首席研究员任浪则强调,与历史上因为审核周期长导致的“堰塞湖”不同,当前IPO申报排队企业数量的增长更多反映的是注册制改革激发的市场活力,以及各方对国内资本市场信心的强化。

  市场化发行难在哪里?

  综上来看,解决当前IPO排队企业增多问题的关键,仍是能否真正实现市场化发行。

  对比境外市场的注册制,王骥跃认为,纽交所、港交所等之所以没有出现IPO堰塞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境外市场已经是成熟的证券市场,市场机制发挥着主要作用。市场不认可就上不了,即使上了也融不到多少钱,上市之后也可能会沦落成壳公司,IPO受到市场机制的强烈约束。“客观上说,目前在排队待审或待上市的公司,相当一部分在境外也是上不了市的,即便在A股上市了也是市值巅峰很快就成壳了”。

  而对比目前的A股环境,如果真的不控制批文节奏,每年IPO家数一定会迅速突破700家,大量市场中存量的已经快被遗忘的公司将进一步加速下跌,市场真的能接受的了吗?普通投资者真的能承受的了吗?在这样的担心下,监管控制节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毕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相当重要的政策任务,而“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是可以“不断完善”并不要求一步到位的。

  自科创板注册制2019年实施至今,市场上一度出现新股上市破发,也一度出现过新股被迫底价发行,市场化对企业的筛选已然呼之欲出。换言之,市场不接受市场化,可能只是个伪命题,只是各相关利益方选择认为市场暂时不能接受而已,毕竟市场化发行的冲击短期内必然会伴随一定的痛苦。

  可见,市场化是个理想状态,目前还在注册制的初级阶段,时间换空间的政策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保持市场相对稳定态势下的持续融资对各方面来说都是好事。哪怕是按照目前每年400至500家企业首发上市的速度,A股上市公司数量也会迅速增加,届时市场分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时间快慢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