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520A328《中医基础理论》读后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运用祖国传统医学技术为基层患者服务,利用中医精髓技术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等解决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每每看到通过精心治疗后患者解除病痛,减轻症状都感到无比自豪,特别有成就感,就像凯旋的战士打了胜仗一样开心!闲暇之余,怀着对祖国医学的无比热爱,执着追求,总是把心爱的中医书籍捧在手心,孜孜不倦,如饥似渴的阅读,每次细细品读后都有新的感悟、收获。尤其是阅读《中医基础理论》时,每次阅读都会带来新的阅读体验。
中医和西医不同,有人把西医看作科学医生,而把中医视为草药医生,我们不否认西医之诊疗是以科学为基础,然而将中医看作草药医生是对中医根本没有认识,完全不懂。中医传统医学是中国固有的医学,和中华文化息息相关,有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明珠,祖国医学是由生活实践经验积累而产生的。遵循积累的经验,不断地应用与体验,发现了其中的原理原则,而成为一种专门性学问,更不是闭门造车,夸夸其谈,空穴来风,胡编乱造。中医学由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学不仅是一门医学知识,而是拥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自然科学,他以人为主体研究了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人类社会变化和发展规律。同时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影响,汲取了哲学思想的精气,阴阳,五行等思想,所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知识体系,他以整体观念为主,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精液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发挥中医之长,使中医学成为世人接受的热诚期盼!
中医学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未被淘汰,各朝各代都涌现出了许多医学大家,他们呕心沥血,将前人经验总结,自己心得体会毫无保留的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使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例如汉张仲景综合前人治伤寒的经验,归纳起来著《伤寒论》一书,将治伤寒分为六经,从表到里,从阴到阳,以比较推理的逻辑治学方法,显示出伤寒之学理,从而成为后世治疗伤寒的法则。中医临床以“证”为依据,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证治学为病象研究治法,即从病象分辨病症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然后处方以取得疗效,这期间存在着盈虚消长的道理,充分体现出辨证论治是基于一种哲理之学问,以理治学即为科学。有人以中医不懂生理而诋毁,殊不知,中医的生理学是研究脏腑功能的,虽对实质固然缺少描述,是个缺陷,然基于中医学的独立的学术体系,功能概括是可以完全弥补的。中医学屡经年移代革之经验发展,而成为行之有效的专门学问则充分表明,中医研究脏腑功能之生理,是完全正确的,他对“证治学”建立的功勋是不可抹杀的。
辨证必须掌握三大要点:1辨主次,一个症候有几个不同的症状,相同的症状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症候之中,因此,药根据症状来辨别,就要抓住能反映疾病本质的主证,重点是患者比较突出的症状,最痛苦最严重的症状,还要抓住在整个病情变化中,对一切症状的产生和消退起决定性意义的症状。2辨同异,将要确定一个症候,发现其中一两个症状一般是不应该在此症候出现,那么就应当根据此一两个症状及其特点重新考虑,同中辨异,不仅从多数相同的症状中可以找出不同差别,就是一个症状也有同异可辨。3辨真假,患者的外表现象一般就是疾病的本质反映,现象与本质是一致的,也有病人的外在表象不能明显的反映疾病本质,这种症候外表是假象,真实的病情隐藏于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小心辨证,用药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