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453A290读中医教材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在我没有学习中中医之前,中医对我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神秘。以前总是在想为什么把脉就可以知道病人的身体情况?把脉又是怎么把?为什么针灸也能够治病?还有一些植物、矿物组成的药方吃了病会好?那时候我们是一无所知的,所以家里那些有关中药的书里边的性味归经也是理解不了旳。只知道有的药可以治感冒、有的可以补血、止血之类的。我来到这所医学学府之后,通过学习了一些有关中医的知识,才解开了我以前的疑惑,才开始走进中医,而以前看不懂的东西,渐渐的也能理解了。
小时候,家里有很多有爸爸买的关中药的书,我也喜欢看,所以对中医有点兴趣,后来才发现中医不是想象的那样。看着教材我知道中医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新的科目,要去了解他的科目属性,我要从最基础开始学习它,同时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要去了解它的发展历史。中医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它发展的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而且它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哲学渊源,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生生不息,逐步完善,在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医学大师和众多著作,还有很多持不同观点的流派。经过很多实践不断被完善和补充,形成了全面的、系统的独具特色的理论。虽然在近代由于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中医学的发展受到阻碍,但是还是得到了辨证的看待,继续发展下来。现在中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传播范围更广,既得到了传承又得到了创新,对人们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认识到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人体审理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认识以及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特点。刚开始学就意识到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因为它不仅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而且思维方式也比较独特,知识很多很仔细,容易混淆,可谓“形散神不散”。这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去理解,重要的是要感兴趣。同时利用整体观念来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比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可以联系起来记就比较清晰,如:心属火,位南方,应夏季,属阳中之阳,下络小肠,色赤味苦入心,再跟经络等联系起来,就是一个系统了。此外中医还有很多其他学说,如精气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发病学说等,中医学有天地人一体、形象、辩证、类推这四种思维方式,但是中医基础要应用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后来对《中医诊断学》的学习中发现它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运用是综合性很高的,中医诊断学重在四诊和八纲辨证,四诊中我觉得最难的是脉诊,以为它比较抽象,内容很多,经常把那些弄混。八纲辨证包括了阴、阳、寒、热、表、里和虚、实,分别表示疾病的性质、病位和盛衰,而阴阳为总纲,脏腑辨证中各个脏腑的不同症状都需要去分辨,这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现在学习了《中药方剂学》,这就更需要把基础知识学好了,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有利于对症下药。而我知道了中药可以根据它的性味归经分为很多类药物,如果诊断不准就会导致药物的错误使用,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关于中药炮制的知识,还有一些用药的禁忌,中药配伍的原则。发现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是不当的,比如一剂中药有时喝了好久,熬药的方法也不对的。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罗秋菊,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