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441A278浅谈《伤寒论选读》之顾护胃气

(2016-10-11 09:44:53)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441A278浅谈《伤寒论选读》之顾护胃气

浅谈《伤寒论选读》之顾护胃气

作者:黄婷婷
单位: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
文章编号:Y441A278

第一次接触的《伤寒论》读本是大学时的教材,即王庆国主编的《伤寒论选读》,通过阅读、学习,逐渐明白为何“脾胃为后天之本”,因为胃气代表了脾胃功能,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亦是人患病后能否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关键。慢慢发现顾护胃气的思想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始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1.注重调补胃气

 仲景临床处方用药时,注重调补胃气。药力要靠胃气之力行之,胃气亏虚则运化无力,不能行药至病所, 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胃气正常,才有助于行药祛邪。另外,调补胃气也是促进康复的一大原则:胃气复振,则气血津液化生充足,脏腑组织滋养充分,使正气充沛,健康得以恢复。因此,在配伍时辅以健脾和胃之品,可助药力,充分发挥药物作用。仲景施药多不离人参、生姜、大枣、甘草、粳米诸味,处方多见理脾和胃之剂1]。《伤寒论》112方中,用甘草者71方,用大枣者40方,姜、枣同用者37方,姜、枣、草同用者31方,姜、枣、草、参同用者7方2],可见炙甘草、大枣使用频率最高,均为培补中州的要品,其最终目的就在于养胃扶正。如桂枝汤, 用生姜、大枣、甘草,一为升腾脾胃之气, 以助桂枝、芍药调和营卫之功; 二为益气和中,以防胃气的损伤。其服法需“ 啜热粥以温服”, 也是为了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脾胃,使易酿为汗,外邪速去。

2.攻邪不伤脾胃、中病即止

“胃气虚者攻之不去,盖以本虚,攻之则胃气益弱,反不能行其药力”。张师特别重视治病先顾胃气,特别是使用荡邪攻下或药性猛烈之品时。如十枣汤证方后说: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十枣汤用芫花、甘遂、大戟三味峻下药,恐其伤胃气,采用大枣煮汤同服,且剂量依患者体质强弱而有大小之分,取效后更以糜粥自养,可见保护措施的周密。此外,还有大青龙汤中用麻黄、石膏发汗清热, 而配生姜、大枣、甘草和胃健脾;白虎汤中用石膏、知母清阳明经气热, 配甘草、粳米调气和中, 使大寒之剂不致伤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性能峻猛、有毒、大寒、大热、气味燥烈之药,大多伤胃气,仲景在应用时常告诫并强调要中病即止,以“保胃气”,如桂枝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瓜蒂散“得快吐,乃止”、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治疗后分别有“得下,余勿服”“若更衣者,勿服之”等。

3.讲究药物煎服方法

 仲景非常讲究药物煎服方法,每每于方后记载周到详尽,目的在于顾护脾胃、增效减毒。如药物去滓再煎,减轻胃肠负担,且具和解之意;对于某些方药,要求去滓再煎,使之浓缩,以减轻胃肠负担:如大建中汤方后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饴糖,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热粥二升,后更服”。另外,要求患者用药要适度:一则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增减药量,如三物白散“强人半钱匕,咸者减之”。二则强调服药要根据病情轻重变化,以防太过不及、损伤胃气,如桂枝汤“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染浆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如虚劳干血祛瘀血为主,扶正兼顾,同时以丸剂缓缓图功,用大黄蛰虫丸治疗。

4.注重饮食调护

 张仲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时时刻刻注意顾护后天脾胃之本,重视保护胃气。大病初愈,“脾胃气尚弱”,尤需“保胃气”,因“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著名医家蒲辅周先生说:“人病了,胃气本来就差,药多了加重其负担,反而影响吸收3]”深得仲景护胃气以行药力的心法。因为此时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尚未恢复,故宜适当减少饮食,这是保护胃气的方法。如炙甘草汤以甘草为主药,配大枣补中益气;治阳明热盛的白虎汤,用甘草合梗米调护中州。此外,仲景在用药时或用药后的饮食调摄中,也非常注重顾护胃气,如注重饮食禁忌,如桂枝汤方后载“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乌梅丸方后有“禁生冷、滑物、臭食等”。至于病人口渴饮水,则强调少量频饮,禁忌恣饮,以免水停为患,“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 令胃气和则愈”,这是饮水方面调护的原则。

5.啜粥食疗

 仲景在用方过程中,非常重视饮食疗法的配合,善用粥来协助药物发挥效力,既能增强疗效,治愈疾病,又防药物损伤脾胃4],用法灵活多变,有时用药粥,有时用糜粥,有时用白饮(米汁);或服在药前,或服在药中,或服在药后,或啜热粥或饮冷粥。如三物白散方后有“以白饮和服”及“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即是用白米汤来护胃气以防巴豆对胃肠的刺激,借水谷以保胃气”。又如服桂枝汤之后,要“啜热粥一升余”;服诃黎勒散要“米饮和服”;用十枣汤“得快利后糜粥自养”;服枳实芍药散要“以麦粥下之”等等,皆是仲景借谷气以保胃气,助药力之法。上述种种,无一不是从以谷养胃,鼓舞胃气,恢复正气着眼。

 总之,仲景顾护胃气的思想对后世医家有很大的启迪,正如张景岳所言“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顾护胃气法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合国,劳绍贤.《伤寒论》脾胃学说钩沉[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1) :16-17.

[2]薛雨芳,李振波.胃气的实质及其临床意义[J].湖北中医杂志,1996,13(6):4-6

[3] 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8.

[4]刘佳,刘恩顺.《金匮要略》中的调护观念[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3( 2) : 100 

Y441A278浅谈《伤寒论选读》之顾护胃气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黄婷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