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414A257《回望中医》读后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中医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国粹,有着崇高的地位。
中医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国粹,它记录着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地位几乎不亚于古代四大发明。现如今,中医已然成为当今时尚人群最崇尚的字眼。因为它能够使人类这个生物体的每项功能都得到最精准的评估,并且在这个前提下从根本上被调整最终达到平衡。
回首历史的进程里中医的发展,中医学他说,我是中国的最传统、最古老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是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传统学科。中医学的发展,除了取决于实践外,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宝命全形以贵生的系统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等关系甚为密切。中医学在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发展,它是历史的延续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进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普遍认为吉凶祸福在于人事,而不在于鬼神,这一思想反映到医学中来,促进了唯物疾病观对唯心的鬼神致病观的斗争。而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著作,无一不说明了中医在历史发展中的光辉。魏晋南北朝的《脉经》,宋金元时期,设立了“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最高机构。
金元时代的四大流派,刘完素,张从正,李皋,朱丹溪,明清时期的命门学说,卫气营血,也是中医发展的新高度。
即使在今天的时代,中医文化仍旧是中国崇高的国粹,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现代化是各类事物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医文化亦是如此。
我们为中医文化的历史价值而自豪,同时也为中医发展之殇感同身受的深深叹惋,对中医前辈先贤的自发崇敬。那些浮沉在清末初烟尘里的抗争,那些光耀在中医流布中的人物,那些历久弥新的岁月光阴,总会在某一场合或某一时刻,突然触动心底,经久不去,我们该为中医文化而高歌,中医文化为中国画了彩色明亮的一笔,中医文化也沉淀了中国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我们该为中医先辈唱首赞歌,百多年前,正是他们为我们展现了向上的不屈的力量,也让我们今天还能保有中医这份生生不息的健康至宝。
中医一样能够治疗急性病,而且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但是在社会价值取向以西医为标准的情况下,西医没治好,大家认为得了该死的病,中医没治好就是治死了。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中医治疗得不到机会施展,也得不到法律支持保护,只能越来越萎缩。就治疗而言,人死不能复生,面对疾病选择中医还是西医取决于自身的价值观,或者跟从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和文化背景和经济实力有直接的关系。同样是得了癌症,约旦国王侯赛因选择了去美国做手术、放化疗,结果不到半年就死了。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选择到中国接受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存活了10多年。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周秋怡,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