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402A255读《中医情绪心理学》有感

(2016-09-29 09:28:15)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402A255读《中医情绪心理学》有感

读《中医情绪心理学》有感

作者:姚子越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402A255

心理学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长河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中医心理学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将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而我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就了解到,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与我们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读过《中医情绪心理学》这本书后,对于七情学说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书上说:人分为五种不同情绪特质:喜悦的人(弥勒佛)、易怒的人(张飞)、容易哀怨的人(林黛玉)、经常恐惧的人(别里克夫)、善于思考的人(爱因斯坦)。他们分别对应于金、木、水、火、土。

中医基础中将人体五脏与情志密切联系,结合了藏象学说、五行学说和七情学说,进一步丰富其中内涵:肝属木,在志为怒;心属火,在志为喜;脾属土,在志为思;肺属金,在志为悲;肾属水,在志为恐。对此我的理解是:怒发冲冠,必耗肝血,而肝主疏泄,长此以往便会使导致肝失疏泄、气血逆乱的证候,如头晕头胀、面红耳赤、呕逆吐血等表现;若兴奋过度导致心神失常,则会表现为精神涣散、得意忘形,甚至癫狂,例如范进中举,大喜伤心,神智不清;忧思过度,损伤脾胃,则会暗耗心血,气机郁结,表现为茶饭不思,表情淡漠,面色萎黄;若某人悲哀太过,神气涣散,气散则血少,可见面色晄白,神疲乏力,严重者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恐致病,尤令气下,故惊恐伤肾,肾气不固,则表现为恐惧不安,二便失禁。

曾经有一个郡守得了重病,请华佗为他医治。华佗对郡守的儿子说:“你父亲的腹中有淤血,应该激怒他从而让他吐出淤血,这样就能得救,否则就没命了。你把你父亲平时做的荒唐事都告诉我,我传信斥责他。”于是,这个郡守的儿子如实把父亲平时做的错事全部告诉给了华佗。后来华佗留下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悉数批评了他的错误,郡守看到信后,气的吐了一升的黑血,准备派人捉拿华佗时,发现身子舒服了不少,症状也有所减轻,病情好转。

这个故事中,患者发怒,怒则气上,腹部淤血随着气上涌并吐出,淤血的症状便自然会缓解,应用了五志的哲理,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在怒、喜、思、悲、恐这五志之中,存在和五行学说一样微妙的关联:

Y402A255读《中医情绪心理学》有感

如图,五行相生相克的哲理告诉我们,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那么,五志是一样的道理。

《中医情绪心理学》中举例:当几匹狼围攻一头野牛时,野牛开始疯狂地逃跑,因为恐惧;当野牛被逼到绝路,无路可逃时,便会选择掉头变为攻击模式。这是因为恐惧和愤怒相生的关系,书中归纳的是:愤怒和恐惧是一把剑的双刃,目的是把自己和危险的、不喜欢的实物分开。

动物尚且如此,在人身上也是有同样的验证: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讲到范进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神志不清,后来被岳父一个巴掌治了“疯病”,体现了五志之间相克的道理。范进多次参加科考,名落孙山,一直被岳父嫌弃甚至鄙视,所以对于岳父这个人他从心里是恐惧的,即使喜极也忘不了岳父那张凶神恶煞的脸,再一次验证了恐克喜的哲理。

五志之间生生相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用中医的哲理,适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左右了自己的行为,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遗憾终生。

Y402A255读《中医情绪心理学》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姚子越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