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学》有感
作者:王燕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400A253
针灸学是我国医学界的瑰宝。看的不深,偶有感悟,所以就谈谈自己的见解与感悟。
首先,它的治疗比较重视现在所说的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就是前人说的:天,地,人。比如说,它强调生物性时,说到,针道自然顺逆,举例说明,胖人可以适当深刺,瘦人可以适当浅刺,因人制宜,深则欲留,浅则欲急,因病治宜,生物差异,因而不同。强调它的心理因素时,在五脏辨证就比较重视,怒伤肝,喜伤心,恐伤肾,思伤脾,悲伤肺。七情五志,众所周知,中医也注重调畅情志,当然针灸学没有孙思邈所说的那样,比较明确有12不。所谓的社会性是指,生活在一个大群体,当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环境及人文精神都会影响每个人,春悬夏洪秋毛冬石,四季时令决定进针深浅,进针的部位,行针手法及相应的五脏,所对应的季节,相应的还有四时不正之风,也隶属于社会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祖宗所说,自然是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及所能接触到的东西所写的。讲究中医所说的整体性。不过此话在理。稍后解释。
其次针灸融入了人们的智慧精华。比如阴阳,感觉也就是达尔文相对论,只是后人慢慢发展的,鼻祖应该归功于前人,亘古不变的是真理。凡事有阴有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因此行针也不相同。对于阳病,也就是实热病症,在行针手法上注重泄营卫之气,昼夜运行。当然也少不了五脏的辨证以及相应的五味。
最后,针灸学,在科技不发达的状态下,能够研究人体,总结300多个穴位,更是难能可贵。当时可能真的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出人体的解剖形态吧。准确定位,入针深浅都各有不同。对于外国,像哈萨克斯坦,一些国家都十分相信针灸。我们身为中医大国,有着辉煌历史,更应该相信。
有人说针灸不管用,我个人认为,针灸学所说的,不无道理,各个方面都考虑周到,影响因素也时有举例,而且还有针灸相关的禁忌。但是我想说。就如同阴阳一样,针灸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治疗的。像胃癌晚期的病人,应该说功能和器质都发生了改变,针灸的刺激量可以说是临时的,完全解决不了,当然西医也是一样的,因为针灸治疗本身存在局限性,这个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癌症,对于这个不做过多解释。也就可以总结出来一个道理,对于短暂性的功能不全的,针灸是个不错的有选择。然而有些疾病和心里健康关系密切,如果可以不在固定的医院行针,可以去一个舒适地方,是不是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了呢?这个嘛,可能会好点吧。因为有些重度患者病人不喜欢医院,到家里反而疾病好的更快了。这是环境影响了疾病?我感觉应该是,以后要是可以,医生不一定要去医院坐诊,可能出去见识到的东西更多,更有利于把环境加入治疗的一部分。中医的整体性,不只是内在治病的整体性,也包括人与外在环境的整体性。天人合一,现在可能更注重解决疾病吧。
不管怎么样,针灸学值得你细细研读,我只是小发了一点自己的见解,都是有可取之处的。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王燕,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