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
公司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02
  • 关注人气:1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390A243从宏观到“微观”——《论人体的病理-“毒-管道-脏腑”理论的构建和实践》读后感

(2016-09-28 09:11:57)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390A243从宏观到“微观”——《论人体的病理-“毒-管道-脏腑”理论的构建和实践》读后感

从宏观到“微观”——《论人体的病理-“毒-管道-脏腑”理论的构建和实践》读后感

作者:李淑玲
单位:甘肃省中医院
文章编号:Y390A243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由经、络、筋、骨、肉、血、皮毛、脉、髓、液等构成框架、管道和细微结构,肝、心、脾、肺、肾五脏充填其中,进行物质的运行和交换。这与现代医学解剖学中人体内脏,骨骼、肌肉、血管、血液及组织液有相似之处。机体的健康取决与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以圣人陈阴阳……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人体如四季河流的流转,之,化者应之, 变者复之, 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说明只有人体达到相对平衡、和谐状态才会无疾患困扰。如果机体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即出现疾病表现,即所谓的“毒”。《金匮要略心典》言:“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素问·经脉别论》中提出“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人体“毒”的发病原因有内、外因之分,人体气、血、阴、阳的偏颇都会是“毒”的表现。《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阳明在泉,湿毒不生……”提出了“寒毒”“湿毒”等概念。

《西部中医药》刊发的《论人体的病理-“毒-管道-脏腑”理论的构建和实践》一文中也提出了人体失衡后机体出现的“毒”的表现,并指出“毒”与“管道”及“脏腑”的关系,发病机制,以及运用该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治疗原则。该文是中医的证论治的另外一种解说,从“毒”发病的病机出发,概括了人体发病的三要素:1)诱因(“毒”)是外邪或机体内部失衡导致;2)传入途径(“管道”)是“毒”发生和传化的场所;3)受体(“脏腑”)是“毒”攻伐身体的目的地。从此理论出发,  该文提出治疗主要是调理脏腑为核心,通道管道是根本,抵御邪毒是关键三个方面,文中有中医的调理方法亦有建立人工管道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我之体会其中所述之“脏腑”可与五脏之心(心包)、肝、脾、肺、肾对应,“管道”与六腑之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对应,“毒”与阴阳失衡,各种虚实偏颇症相对应。治疗上也可从脏腑并治进行论治疗,也是基本法则“证论治”的另一种阐释,例如:见心之病可用引下药至小肠,表里同治;见肝之病可用利胆药以清理“毒邪”之管道;肺热者用清利泻下药物可导邪外出等等。人是自然中的小物体,治疗上更与四季时气对应方才周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曰:“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调摄体质中也要外避邪气,和于自然-----《灵枢·本神》有云:“夫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宏观看机体,微观治疾病,人体亦是一个小自然。有如太阳的五脏在提供能量,有四季在人体中的阴阳对应,有如河流的血液精液在体内流淌周转。既病而治病时从祛“毒”开始,从“管道”排除,然后调养“脏腑”避免再次受邪气搅扰;未病而防病时从“管道”开始,疏通邪气或者郁结之邪走行之场所,避免瘀积成病,再强未受邪之”脏腑”,从根本上调节机体的抵抗能力,如《素问·刺法论》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此诊病,脉络清晰,机制明确。

Y390A243从宏观到“微观”——《论人体的病理-“毒-管道-脏腑”理论的构建和实践》读后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李淑玲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