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347A202读《中医学子早成明医的捷径》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刘超颖编写的《中医学子早成明医的捷径》用学生诊治的病例和撰写的论文,展现他们的“明医”水平,也昭示许多中医学子:只要早期接触临床、学用平脉辨证,放手让学生独立诊治,老师把关,就能找到一条少走弯路的中医成才“捷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二是培养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强调死记硬背。
中医学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诵大量的内容,而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体会是中医学里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远远不如法律,外语等专业。
很多内容,理解以后就会记得,而没有理解,记来何用?当然,理解也是分层次来的,先浅后深,先一般后特殊。
中医知识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一个医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学,也不可能什么病都会治,关键是能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善莫大焉。
三,保持批判的精神学中医。一定在建立好自己的医学体系以后,再去研究各家学术。对前辈的经验,带着怀疑的态度学习,以临床疗效来验证。
凡是科学的体系,一定有可以理解的逻辑,无法理解的东西,可以存疑,先放一放。
这是因为你没有一定的基础,无法分辨是非,轻易转进中医各家学术的嘴仗里,除了更糊涂,没有别的收获。
古老的祖国医学何以有如此魅力,让越来越多的各种肤色的人心悦诚服,趋之若鹜?走近中医,以理智去思考,用心去感受,你方能感悟到中医的灵光。它的理论如海纳百川,医学、自然科学、哲学乃至伦理学、美学等在其中得到集成。中医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很多大的智慧,现在看来,这非常值得深入发掘,甚至值得其他行业参考借鉴。辨证为纲为本,差别对待个体,动态对待病程的变化,博取良好疗效,这种中医古而有之的理念,当今人们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才逐渐认识到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服务机构正在摈弃崇尚群体的思维,转而强调个性化服务。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曹志祥,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