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329A189读《回望中医》有感

(2016-09-23 11:22:43)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329A189读《回望中医》有感

读《回望中医》有感

作者:高丽娟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329A189

    《回望中医》总结了陈文垲教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半个世纪以来的体会和感悟,书分中医新生命、中医学的基石——《黄帝内经》、理论到临床的里程碑——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千年中医、中医有别和选择中医六章对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发展历史、中西医比较以及发展方向做出简明扼要的精辟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以及读者如何把握与选择中医提出中肯建议,对中医从理论到临床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

笔者获知陈文垲,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苏省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主席。主持和承担“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八项,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两项。先后从事中医内科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并且自1966年起,50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在此基础上编纂《回望中医》,笔者阅读后对于正确把握中医颇有裨益。

中医新生命

作者描述了四个方面分别为中医的命运多舛、科学等于真理吗?、现代西医学的困惑以及中医获得新生。这四个方面层层环扣,逐渐如里。笔者深刻的感知到中医获得新生命的不易。

中医学的基石——《黄帝内经》

本书着重讲述了第二章中医学的基石——《黄帝内经》,强调了《黄帝内经》在中医发展史上的作用,笔者认为《黄帝内经》这部医学理论巨著,由于成书久远、错简衍脱等原因,对于《内经》的学习有困难在所难免,而陈文垲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一步阐述了《黄帝内经》在中医发展史上的进步作用。

《黄帝内经》中从天人合一观、宇宙阴阳观、五行系统观、精气本原观这四观中充分展现了自然哲学原理。而对于形成中医的医学理论架构方面,陈文垲教授在此书中通过肯定《黄帝内经》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对中医的医学理论架构的描述也有所涵盖。

此书中的中医的医学理论架构分为中医生理观、中医疾病观、养生要旨。笔者通过阅读此书获知通过藏象对人体的功能结构的解读、捉摸不足的气与精、血、津液以及终将大白的经络、“形神兼备”的一元论的深刻的描述来构成了中医的生理观。其中,气、精、血、津液是中医所说的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而现在已初步被大家所认可的由经脉和络脉构成的经络系统。而陈文垲教授所写的中医疾病观则是由八纲四维层次病机论、值得发扬的四诊合参、灵活机动的治病求本以及治病武库——中药及其他组成。陈文垲在书中所提及的中医的生理观和中医的疾病观对于我们现在从中医角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有着深远意义。而对于陈教授书中提及的养生要旨,笔者在此总结如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避免一切治病因素。陈教授所讲的养生要旨对于今日大家所追求的健康生活有指导意义。

理论到临床的里程碑——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笔者通过此书了解到张仲景的生平以及《伤寒杂病论》如何流传并进一步了解到《伤寒杂病论》的巨大贡献。《伤寒杂病论》创立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临床治疗学以及对脉诊的贡献。

    笔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对中医的起源、发展、优势,中医证治疗的基本原理及诸多实用性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书中既有对中医不朽历史的回顾与赞颂,对中医现状的长吁短叹,又有深刻的剖析与理智的期许,既有面向中医专业的学术探求,又有面向患者的悉心忠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雅俗共赏。更表达了作者对发展中医、实现中西医携手共进,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奋笔疾呼的殷切之情,是一本面对不同层面读者的中医知识读物。

Y329A189读《回望中医》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高丽娟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