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184A108新加升降散治疗火郁证的体会——读《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卷)》有感

(2016-09-20 10:50:43)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184A108新加升降散治疗火郁证的体会——读《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卷)》有感

新加升降散治疗火郁证的体会——读《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卷)》有感

作者:吴利平
单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文章编号:Y184A108

“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是对脉诊难以明辨的写照,也是中医人学习和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困难,仿佛是一道难于逾越的鸿沟。一个偶然的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时候,看到介绍李士懋大师《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卷)》:“平脉辩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如获至宝。读完全书,深为大师高深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折服。对书中大师介绍升降散治疗火郁证一章体会尤为深刻,习用于临床,多能获得满意疗效。

火郁乃火热之邪被郁经云:“火郁发之。”区区四个字,是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李士懋、田淑霄夫妻在半个多世纪从医历程中殚精竭虑的深度思考和临床验证。

火郁非一病之专名,而是外感内伤、内外妇儿各科共有之病机,所以涵盖甚广,纷纭繁杂,悟透了“火郁发之”这一经旨,颇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

火郁的病因病机

升降出入,是人体基本生理功能,是气机的基本运动方式,如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或单独或杂合而阻滞经络,或内伤饮食、七情所伤导致气血痰食阻滞气机,或气血不足,正气亏虚,无力推动气机升降,致使“气机郁遏不达,升降出入不畅,阳气失其冲和之性,即郁而化热,即气有余便是火”。

火郁的临床特点

尽管火郁的部位、郁闭的程度、正气的强弱以及兼杂邪气不尽相同,临床表现也千差万别,但由于火郁而使气滞不畅这一共同病理基础,而故有其共性可循。

1 脉沉而躁数,此为典型的火郁脉。大师指出,若见到这种典型的火郁脉,则火郁症的诊断起码可以肯定50%——90%。可见学习者仔细体会和掌握沉弦躁数之脉,对于诊断火郁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沉脉是由于气滞不畅,气血不能外达鼓荡血脉。而躁数之脉为火热遏伏之象。

火郁脉,还可因火热郁闭的程度和盛衰的不同,出现各种不同的脉象。如郁热得到伸长,火热有外达之势,沉脉渐起,出现浮数、浮洪脉。火热郁闭较重,则可见沉细、沉迟、沉涩等多种脉象。但总的来说,总有一种按之躁急不宁的感觉。

2 舌 火热郁闭,得不到宣畅而上灼,故舌红,郁闭程度轻者,舌质可无改变,但必不淡;郁热初起,可仅见舌尖、边红,或舌尖起栗点;郁闭重者,甚至可见绛而少津。

3症 郁热于内,则面色红而暗滞、心烦少寐或不寐、或狂躁、口渴喜冷饮、胸腹灼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下利秽臭等内热之象;阳气不能外达则外可见一派寒象,如恶寒肢厥、或背冷、脘腹冷。

热郁的部位不同,也有不同见症,如热郁心经,则烦躁不寐、口舌生疮;热郁肺经,见咽痛咳喘、胸闷胸痛;肝经郁热,见头晕目眩、胁肋胀痛、烦躁易怒;脾经郁热,身热倦怠、呕吐下利、牙龈肿痛。

火郁的治疗

清透郁热,宣展气机是火郁症的治疗原则。祛其壅滞,方能展布气机。对造成壅滞的病因,应当仔细辨别:六淫致郁应当散邪;气滞致郁应当疏达;血瘀致郁应当活血散瘀;食积致郁应当消导。切不可一见热像,就一味清热,往往冰伏气机,使郁热内走。

方药---新加升降散

新加升降散有升降散加淡豆豉10克、栀子7克、连翘15克、薄荷4克。新加升降散是李士懋大师的经验方,以僵蚕、蝉衣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升清散火,宣透郁热;姜黄加强透热于外的力量;大黄清热泻火。栀子豉汤辛开苦降,为宣透胸膈郁热的主方,加入升降散中增加其宣泄郁热之力。连翘、薄荷均为增加宣散之力。

认真学习李士懋大师经验方新加升降散的组方意义,仔细体会、掌握火郁证脉沉弦躁数这一特征性表现,将新加升降散习用于临床,对火郁证的治疗确有手到擒来的临床效果,举例如下。

案例

患者瞿某某,男性,85岁,退休干部。

2014年3月8日初诊

全身乏力、皮肤紧绷感二月余。口干口苦,但饮水不多,胸闷不适,时时心烦,大便不调,时结时溏,小便微黄。已易医数人,或用补气、补血,或用清热活血,仍然全身乏力,且越补越虚。察其舌暗红,苔腻略黄,脉沉细弦数,弹指有力。证属湿遏热郁,气机不畅的火郁证,治以清透郁热,行气除湿。主方新加升降散:僵蚕12克 蝉衣10克 姜黄10克 栀子10克 淡豆豉10克 连翘15克 薄荷5克 藿香6克 茵陈12克 滑石12克。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二次。

2014年3月11日二诊

服前方后自觉全身轻松,身上已无紧绷感,体力增加,体力恢复,心情畅快,仍有口干略苦,大便一天一次,小便微黄,舌暗红苔薄黄,脉沉已出、细弦略数,已无明显弹指感。效不更方,继以原方三剂。

2014年3月14 日三诊后该患体力明显恢复,脉趣和缓,但偏细,继以清热理气、和胃化湿,益气养阴等调理善后。

体会 本例患者是笔者应用新加升降散的第一例。该患年高八十有五,主诉为全身乏力二月余,初看颇似虚证。当切到脉象沉细弦数,按之有力时,心中窃喜,此脉莫不是李士懋大师所描述的火郁之脉?但全身乏力二月余,会是实证吗?若有闪失,真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观前医参芪、归芍用之乏效,再参其舌、症,这不是湿遏热郁,气机不畅吗?故习用新加升降散宣展气机,透热于外,取得满意疗效。

通过治疗本例火郁证临阵实践,对火郁证病机的“郁”和治则的“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治疗火郁证的学习,大师的验方新加升降散已铭记在心。笔者反复研习李士懋大师《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卷)》、《火郁发之》、《脉学心悟》等著作,学习体会大师“以脉解证、以脉解舌”的经验,以提高脉诊水平,为病患作出更好的服务。

Y184A108新加升降散治疗火郁证的体会——读《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卷)》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吴利平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