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04A55谈古论今,继承创新——浅谈中药药剂学读书心得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古人云:“病势深也,必用药剂以治之。”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需制成适宜的剂型才可满足临床医疗的需要,由此衍生出一门新的学科---中药药剂学。这门学科也是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厚厚一本书,百余知识点,细细品读,倒是有不少感悟。
古时候常常有人幻想着长生不老,于是集思广益发明长生不老药。虽说未能实现愿望,却也发明了丹药。其实很多创意就在歪打正着中产生的。古代医家们在大量的实践积累中逐步搭配方药,并将这些方药调配成丸散膏丹糊等状,供病人服用。这也是最早的剂型。这些传统剂型也一直沿用至今。现代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改善,并发展了胶囊剂,注射剂,喷雾剂,粉针剂,软膏剂等一系列新颖实用的剂型。古今剂型的联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药物作用的靶向性。其实中药药剂学的精髓,不仅仅是各种剂型的转化使用,还包括制备工艺流程,质量检查,等等。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组成复杂,故而制备工艺直接影响有效成分的性质含量,成为制剂安全性有效性的决定因素。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工艺流程也在不断得以完善,推动着这门学科走向时代的前沿。
有人说这门学科综合性很强,诚然如此。中药药剂学不仅囊括了中药学的内容,还涵盖了数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中药化学,药理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多重学科的知识,所以每次读起来的时候都会感慨昔日数理化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譬如涵盖数学知识的Arrhenius指数定律,利用它研究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利用冰点数据降低原理可配置等渗溶液,涵盖中药化学知识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指纹图谱,涵盖生化药理知识,同种药物不同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对机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涵盖微生物学知识的防腐灭菌法,涵盖化工原理知识的粉碎,压片,筛析,混合等一系列的操作流程,等等,全方位体现着这门学科强综合性的特征。
既然学科综合性很强,那么学习的过程也就至关重要了。科学家研究发现,记忆分为三个过程:记忆获得—记忆巩固—记忆再现。获得记忆的过程也就是上课听讲的过程听讲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那么记,如果课前做了预习的话,那么它就是预习的过程。而巩固记忆既包括课后的复习,又包括实验课的动手操作。课后复习,不仅仅要巩固课堂上的知识点,更要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由于学科的强综合性,复习的过程也相当于回顾了一下各交叉学科的知识点。中药药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往往重理论,轻实验。数据做不出来,报告册随便抄抄别人的应付过去,或是觉得实验好简单不屑一顾,盼着赶快下课而草草结束实验。而这些不正确的学习态度自然会给他们的学习减分不少。首先实验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而不能篡改。课堂上听完老师讲解再动手操作,会大大减少实验失败的概率。即使失败,也不要害怕重头再来。实验课要求的不是速度而是准确。当然最佳的结果就是既快又好,但在我们不能够保证又快又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慢速度,而不是草草收尾结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使你的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记忆再现就是考试啰。考前突击往往为同学们所诟病。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虽可以应付考试,却不能透彻理解学科精髓。因此,平时的学习虽然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学习路上无捷径,投机取巧必然会导致剑走偏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代又一代的医家留给我们的财富不仅仅有手写古籍中的经典,更有发展的眼光以及治学严谨孜孜以求的态度。中药药剂学集古今医家之大成,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继承才会有创新。站在时代最前沿,面前尚有一片未知的海洋有待我们开发。愿中医药文化万古长青!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曹人萱,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