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25A12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读陈腾飞著作《学医七年》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作者:腾妮斯古丽·那肯
文章编号:Y25A12
为了找这本书,在图书馆里走了个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是找到了它,任凭它不像查书系统上所显示的位置上一样,我也任性的不停的寻找,直到拿上它,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我在读自序部分,我就觉得这本小书不可小瞧,它包含了四个部分:学医心悟,读书随想,治病甘苦及学医之余,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读本书的感受,从而表现对本书的一点延伸!
如果说一个人的经历,那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而说经验,那是一个你想成功却没有成功时的东西,经历可以不同,经验却有很多相同之处。经历需要自己亲身体验,无论开心伤心,只有自己体验才有的感受,经验则可以用来学习前人,使自己少走弯路的一盏明灯。正像作者自序部分说的那样,学医七年,很难用一个词准确描述其中的滋味,是啊,在没有步入医学殿堂之时,我也不曾体验作为医学生是怎样的感觉,有过好奇,有过痴狂,有过执着,有过彷徨……也许这正是许许多多医学生的共同心情吧,正像上大一那年,我清楚记得中医基础理论老师说过:“十一年的寒窗苦读,你以为修成正果,来到了这里,同学,醒醒吧,因为这里,才是你人生的开始”那样。带着父母的期望,朋友的祝愿,远走他乡来到了另一片土地,和作者一样踏上了学医旅程!打算着在这里起步,在这里飞向更远的地方,读着作者说自己是一名理科生,让我对文科生和理科生谁更适合学中医产生了兴趣。这中国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古汉语基础相当给力的文科生,恐怕很难学的懂吧,这是我上大一时的感觉,后来学的多了,那些古汉语,只要你自己下些功夫,多看看读读写写,也差不了多少,比起文科生,理科生在多年后的临床过程中,才真正发挥他们独有的逻辑思维强能力。中医需要读的书籍会很多,背诵的内容也不少,但实际临床又需要融会贯通,学中医不仅仅要跳进去,也要跳出来,这正是多年积累的理科生思维,瞬间,为自己也和作者一样是个理科生高兴一下。作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专业的,“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给他带来了好运,也影响了一代代的学子们,“勤奋求真,博采创新”的校训也激励着一代代的我们,不难看出,同为中医药院校,博采,勤奋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多读书,读好书,增长自己的见识。求学旅程上难免会有很多有趣的事,及时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肯定会对自己有所帮助,我们学了很多课程,有时面对病人却不能灵活运用,这样总感觉自己很没用,每当想自己去试试,试了后有一定效果,心里的那种感觉实在无法用词表达,当然,有些情况也是因时而变的,在现代,学中医者必须对现代医学知识有深刻了解,甚至比普通西医师还要好一样,运用现代技术的优越设备,减少患者多方面的疾病困扰,何乐而不为。我们在上学期间也有一些实习课,那时,我们看着老师写一方子我们照抄不误,其实不应该这样,我们要动动脑子,想想老师开这方的好与坏,也许学中医的难点就在这。不同的两个人患感冒,开的方却不同,但几天后,两人都各自痊愈,这是为什么?中医讲辨证论治,我想百试百验的方子还是很少吧,因为随着每个人个体差异,体质,环境,遗传等因素,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辨证论治。作者在学习生活上发现问题,从古籍中找到答案,又与现代医学紧密相连,得出让人拍案叫绝的结论,真的很不容易。我也发现,学医真需要这种钻劲儿,需要不断的探索精神,在这里再一次感谢作者帮我加强了这一精神。说到读书随想这一部分,看的出来作者从小喜欢读书,也难怪他的学医旅程上那么多的书籍被他所消化,书对他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这一习惯,好读书。因为通过读书,可以了解更多知识,比如现在出现各种各样的怪病,环境大污染,人类强有力的竞争,压力大的社会,不得怪病才怪。而面对它们的治疗,很多西医放弃治疗,而我们可以通过翻阅古籍,换个角度想想便可以找到合适的治法,从而重获健康的人也不是没有。作者是针灸学专业,想必对经络脉相有着较深的研究,从脉相到药物的研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不容易的,不同的脉络有不同归经的药物去引导,此归经也不是中医笼统的药物功能所体现的,需要自己去慢慢体会,说了这么多,我也深深体会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作者也赞叹到:“学习中医也和学习其他传统技艺一样,仿佛有路可循,但又不知是哪一条路,需要自己悟出来,至于怎么悟,得需要一段时间和知识的酝酿”,在今后走上临床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也要有高超的医技,我们要学会冷静,因为有些疾病可以治好一个人,却治不好更多人,所以我们需要接受这样那样的无奈,值得庆幸,前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你受的无奈多了,疾病治好的人也就多了,所以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所说的无奈可以是坚持的一种,学医路漫漫,既然选择这条路,就要不断的往前走,不管刮风下雨,坚持就是胜利,而治病甘苦中则详细记载了治病经过及误治反思,而这恰好是医学生必须要走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慢慢探索,不停的努力。说起学医之余,作者从小与中医中药有着很好的友谊关系,不可磨灭的中医种子在他心里不断成长,当然也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伟大,把很多能吃的食物拿来治病救人,真的很神奇,只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才会更加清楚的发现植物的习性,然后进行研究,造福人类,作者在这部分讲述自己生活和自然的点滴感悟,却始终有着中医的气息。
读完本书,更多的感受就是坚持下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每当学习累了,提醒一下自己,有多少人等着我们去帮助,瞬间满满的正能量涌上来,学医七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医学的字典里,没有几年之说,只有终身学习,所以更需要坚持,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努力勤奋不可少,为自己加油,为他人付出,只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负责首先对自己负责,对现在负责,做好当前,才能为以后更多的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