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学年第二学期陈伦静老师集体备课内容《雨霖铃》

(2022-06-22 15:21:38)
分类: 开课资料

《雨霖铃》教学设计

陈伦静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 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 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

柳永  (980--1053),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板书:雨霖铃 柳永)

三、词牌由来: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唐玄宗听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四、鉴赏分析:诵读词篇,感知课文。(朗读时请注意字音、停顿、情感)

1、学生朗读,专家朗诵,齐声朗读,并请用通俗的语言翻译这首词。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刚停歇。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凝望,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在杨柳岸边,对着凄冷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纵然我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2、逐句把握上片: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下片:离别后的孤寂伤感  (板书)

3、这部分让学生先讨论分析后师归纳总结,分析鉴赏(关键词:意象 意境 修辞 表现手法 情景关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板书:寒蝉-悲凉,长亭-离别,骤雨-凄冷,烘托浓重的凄凉气氛,奠定全词伤感的基调)关键词:意象   特点   作用赏析——A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就成了悲凉的代名词。B长亭:休息和告别之所  C骤雨:凄冷(身心)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埋下伏笔。“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板书:无绪:饱含别离的苦涩;催发:浸透留恋的深情。)

课堂活动: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其实有千言万语。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试着代他说两句吗?请展开想象替永哥说出心里话,和大家分享。

参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娘子,我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还再见到娘子,望你我各自保重!”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板书 :烟波暮霭楚天—迷蒙辽阔,反衬孤寂)

课堂活动:此处一别,此人以后的生活如同在黑暗中前行,前途不定,空有壮阔的楚天却不知走向何方。当词人感到无尽渺茫、无限伤悲的时候,请用一句古诗来劝慰他。

参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人有悲欢离合。。。千里共婵娟”“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只在青楼找”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主题:伤离别  词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愁苦,柳-寂寥,风-清冷,月-破碎——虚写,烘托孤寂惆怅的心境)

这两句被称为“古今俊语”。“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4.穿插讲讲古代意象的含义:

——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一丝柳,一寸柔情”,——《诗经》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周紫芝.踏莎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以柳衬情的名句。柳——留。

——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张九龄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

高兴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愁酒醒——愁来

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然鲜明在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波”不知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越远,可想而知词人的心情。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虚写)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结: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

概括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杨柳、晓风、残月、烟波、暮霭、楚天

2)虚实结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本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

六、拓展应用: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

别佳人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

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课堂小结: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

忆柳永

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

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

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

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怀念柳七郎。

七、布置作业:

读读柳永的《蝶恋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