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开课材料
(2014-05-11 22:44:57)
标签:
语文组 |
分类: 开课资料 |
《创造宣言》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创造宣言》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职场之路”的第一篇精讲文章。本单元目标在于: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明天踏上职场的职高生能从容面对一切考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做受社会欢迎的人。《创造宣言》这篇文章告诉读者:人人都能创造,只要你坚定信念,有勇气,有智慧。
根据职高生的特点,我觉得应该立足文本《创造宣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去感悟“创造”的重要性,激发创造的欲望,这是我们职业教育者培养人才、塑造“真善美的活人”最重要的目的,这也是符合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师观的内容的。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还要关注人文性,所以语文课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情感的培养都是不可忽视的。因而我将《创造宣言》的教学目标定为
1、了解演讲辞(驳论文)的文体特点
2、品味语言,感悟“创造”,体会作者情感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悟“创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结构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堂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教师作为教材和课堂的自由的研究主体,应最大限度地使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为教学前提。
于是乎,我尝试运用“问题点拨?自主探究”的语文教学模式 。它可以促使语文教师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讨论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使学生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语言功能,提高表达能力。
其次,“问题点拨?自主探究”的语文教学模式 的运用是建立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集思广益,对问题的思考更深入、全面,实现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积极学习探索,而且还使学生提高了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创造宣言》一文教学中,我遵循“以人为本”理念,这样运用“问题点拨?自主探究”的语文教学模式
:1、用分步揭示法,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预设的目标,将〈〈创造宣言〉〉这篇文章,处理成一节课,主要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导入
(二)研习文本
1、整体感知,解决重点
2、分析比较,突破难点
(三)拓展延伸
(四)作业
首先,我根据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试想通过创设一种氛围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人类是非常伟大的,他们用智慧创造了世界,用勇气创造了奇迹,用信念创造了真理。你们可知什么是“创造”吗?你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说一说你对“创造”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引入新课:“对‘创造’,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陶行之和他的《创造宣言》吧。”这一衔接语自然引出了简介作者的环节。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去感悟“创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试图通过一个大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学习和初步探究,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关于创造,本文列举了哪些人和事?说一说这些事例有什么作用,并请就其中一二个你自己熟悉的事例谈谈它给你的启示。
这个问题的设计,我是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语文能力,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感知“创造需要勇气、智慧、信念”。而且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筛选信息能力都给予一定的培养。这设计同时也显示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同时我尽可能全面地预设学生的答案,并做好相应地点拨启发准备。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出于加强“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分小组合作探究:1、找出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或语段,并从不同角度(如语言特点、修辞特点等)去品读理解作者情感。2、尝试处理语音、语速、语调、语气,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这设计是从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字词的品味来感知作者的心声及感受体会演讲辞语言特点这两大目的出发的。
我预设了这样几个可能出现的答案:
1、我们要在平凡中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引导学生注意两组反义词,并通过删除“平凡”“单调”,与原句进行比较表达的效果)
2、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引导学生注意“类比”方法、“反问”修辞,并要求通过改换句式进行比较表达的效果)
3、歌德说:``````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意志才变得过来。
(引导学生注意引证法,及排比句式的作用)
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何将‘人人是创造之人’放在排比句的最后”)
5、文章最后一段
(改写文章最后一段,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改文如下:“人,如果没有血,就死了;如果没有热情,就没有了创造。哪怕只有一滴热情,也能创造出奇迹。”要求学习前面句子的分析方法来品味语言。)
通过品味语言,技巧朗读,使学生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自然生成演讲的氛围,让学生自然地体会到演讲辞的特点。
另外,为了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创造”,我及时延伸,用有关“创造”的古今中外的例子、学生身边的事实(成功的职高生的例子)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创造”的欲望,从而达到树立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造”的精神这一教学目标。
我是如何突破难点的呢?我有预想了两种方案:1、通过学生的思维再创造,引发对“创造”话题的不同写法,从而引出“立论和驳论”;2、通过温故知新的方法,由初中课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引导学生对《创造宣言》的议论方式的理解。
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后,我利用自身的朗读优势范读了《创造宣言》,旨在领引学生再一次去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演讲辞的特点。并利用感情的“余温”自然引出结束语:“这话语也许如同一切道路格言一样知易行难,但是,绚丽的风景恰恰盛开在险峻的山巅!行动吧,让我们用智慧、信念,勇敢地去“创造”吧!你,虽如沧海一粟,但是,你也同样可以创造‘我们人类的伟大’!!!”
(我试想顺势利导以感慨激昂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再一次鼓励学生勇敢地创造, 去实现自身价值。并做到课堂结构的前后呼应。)
最后,我根据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以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搜集职高生创业成功的事例,总结成功秘诀
2、请就某一浙江商人的成功例子谈谈或写写自己的感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说或写,自由选择。
另外,我为了以防万一,还事先准备好一个拓展环节——寓德于教:“听了创造之神的呼唤,我们同学对‘文凭=水平’你有何感想呢?”
四、说板书
板书要求简洁美观,能显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于是我就这样设计板书:
创
人人 是 创造 之人
总之,整堂课的构思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感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体现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