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职业》教案
(2013-01-21 13:40:11)
标签:
杂谈 |
《职业》教案
平阳二职 王凭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领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品的内涵,与诗共鸣,与作者共鸣,获得艺术感染,完成阅读的再创造。
【教学策略】
多用朗读法,催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朗读形式多样性,如齐读、自读、轮读、吟诵等。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优美、甜蜜而单纯,栖息在诗歌的海洋里,就像初露的早晨,走在充满了茉莉花香的林萌道上一样。仿佛那清新淡雅的香味,正一缕一缕地从文字间散发出来,今天就让我们闻一闻这淡淡的花香。共同欣赏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职业》。
2、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①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认真自学,用心思考,就一定能胜利完成任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
2、文章已经看完了,你们对课文中的字词还有哪些疑问或是不明白的地方吗?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则说:同学们都没问题,那我提几个问题:说一说下面句子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叫学生起来说。)
3、(注意停顿)读了这样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老师不禁想问:“我”是谁?“我”过着怎样一种生活?,为什么如此向往小贩、园丁、更夫的职业?运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相关词句加以说明。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要求大家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一张表格,各小组完成表格后让代表回答。同学们都清楚老师的要求了吗?(如果有学生说不清楚,再说一遍要求。5分钟时间,马上开始。
(发放表格)
怎样的孩子? |
字词句 |
作用(可以从修辞、动作、或心理等方面分析) |
|
|
|
|
|
|
|
|
|
|
|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可以到组里去指导。
如果学生找不出来,让他们参考导学案里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细析悟情
1、现在让我来看看你们的讨论结果,“我”是谁?由学生说出理解,教师给予一一肯定。(预设两种声音:孩童、泰戈尔。如果是这两种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可以先分析孩童,再分析泰戈尔。)
缺少自由,向往自由
受到束缚,没有快乐的童年。
A.在一天中每个时间段,这个小孩总是得在规定好的时间里做着规定好的事情:“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下午四点,我从学校里回家。”“天色刚黑,妈妈就送我上床。”缺少自由,被束缚的童年。
B.从小孩一天的所见中其他人的自由:小贩的“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排比句的运用,形象地写出小贩自由和无拘束的生活状态。)园丁的锄子,“要怎么掘,便怎么掘,他被尘土污了衣裳,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身上被打湿了,都没有人骂他。”更夫的“提灯,跟他身边的影子一起走着,他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
C.从小孩的心声中知道:“我愿意我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叫着:“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 (在此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叫卖声,体会小贩悠闲,自由的生活及领悟小孩向往之情。可以适当改动词句便于学生理解。如::“镯子,亮晶晶的镯子!”和“镯子呀,买镯子!”)
“我愿意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止我。”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同学们,如果老师改动了诗文中的某一些字词,你们觉得怎么样?
①原文:他被尘土污了衣裳,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身上被打湿了,都没有人骂他。
改动:他把玩着泥土,让暖烘烘的太阳照在身上或是在雨中尽情嬉戏,都没人骂他。
②原文:小巷又黑又冷清,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上生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改动:小巷又宽又短,路灯立在那里,像一个头戴红色礼帽的皇家卫兵。(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情景,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进行比较,从中明确小孩明白三种职业的辛劳之处以及孩童想象力的丰富,但为了向往自由和无拘束的生活,也敢于探索,并且天生向往自由,渴望摆脱束缚。)
四、诗情朗读,拓展升华
1、过渡语:小孩子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对生活,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探索精神,并且天生向往自由,渴望摆脱束缚,哪怕是以爱的名义。同学们,你能结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想象一下:我们生活中谁还有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期盼着这样一个无拘束的世界呢?
(看着学生,微笑)时间3分钟。
如果学生说不出,可这样引导: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被爱所束缚,向往自由的孩子。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相类似的人呢?
预设:学生会联想到自己,……
哪一个童心未泯的成人,不想在这样的摆脱一切束缚的道路上游戏行,不想在这样的世界中占有一角清净地呢?
如果学生说出了,那么这样衔接“从大家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个孩子只是一个艺术形象的化身。你们的大胆想法都合乎情理,让我们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以及作者的话语,再谈谈你的想法。你想说些什么?
Ppt展示两则材料,让学生谈谈感想。
2、插入作者的介绍及《新月集》的创作背景资料。
泰戈尔的童年也蒙有阴影, 他那童年活泼的性格也受过很大的束缚.他母亲去世很早, 父亲又经常在外边旅行.他童年的保护者是几个男仆, 他們为了免除看护的麻烦, 就把泰戈尔关在一间屋子, 不准自由行动.有一个仆人, 常常叫泰戈尔坐在一个指定的地点, 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圆圈, 把他围起來, 并且吓唬說, 如果迈出這个圆圈, 就会有危险.幸亏泰戈尔坐的地方靠近窗口, 可以窥視花园的景色, 使他忘却"囚禁"的痛苦。
《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也是他众多散文诗的第一本。出版于1886年。诗集问世之后,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儿童诗人”。对诗人来说,孩子是天使,是纯净,是浪漫,是想像,是原初的未被污染也是未来完美的希望,是歌赞的对象也是学习的榜样,也是教导的对象。
泰戈尔话语:“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在那儿,理智以它的法律造为纸鸢而飞放,真理也使事实从桎梏中自由了。
看了这两则材料后,你有什看法?
明确:小孩也有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诗人想通过小孩的视角讲诉就算身在世俗中,但一定得怀着自由的梦想。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解读完了,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
这是一次对
如果学生答不出,可这样引导“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明白,这是一次对自由的选择,从泰戈尔的角度我们明白这是一次对超越世俗的生活方式的选择。”
五、仿写诗文,拓展延伸
过渡语设计:窗外的世界,与窗内的世界,其实并无根本的区别,区别只在孩子好奇的眼睛里。孩子想象中的世界永远是一个充满了生机和细微之处的世界,是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一个一切井然有序的和谐理想的世界。同学们,你能结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模仿<<职业>>续写第四节诗。(要求:依照职业中的格式,写一段你眼中的某职业,插进原课文中,注意时间顺序,以及“我”的心情。 )
1、先让学生说说本诗每一小节的写作结构:时间+所见+所想
2、学生如果不能仿写,教师可以出示自己写作的成品供学生参考,如果学生能写,教师的就放在后面展示。附:教师成品
在清晨的街道旁,他总是以扫帚为伴,舞动别人的梦酣。
每一次弯腰,汗滴顺着眼睑滑下漂亮的弧度。
我愿意我是一个清洁工,在长长的街道上,跳出了踢踏舞的声音。
3、结束语:
小孩子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对生活,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人生中总有这样的阶段,我们既渴望挣脱母亲的手臂,又确实是在母亲的手臂的温暖和保护之下,怀着爱、自由与梦想,跑向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同学长怀着一颗未泯的童心,大胆地去追逐自己的自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