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诚于中形于外,意态从容,既表现为一种举止状态行为方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诸如心态情感与襟怀、修养等等,处于紧张、波动、喧嚣、浮躁的现代生活漩涡中的人们要做到悠闲舒缓,沉静安祥,静观默察,细心玩味,是非常不容易的。
无论古代、现代,人们都是喜欢游览的,所不同者,古人心境悠闲,不论孔子的游学、论政,柳宗元、苏东坡的登山临水,还是徐霞客的地理考察,都是悠然自得,为事功也罢,为学术也罢,为饱览山水也罢,反正都是宁心静虑,沉潜其中,必有所得。
人们来去匆匆,常常是为了奔赴一个又一个遥远的目标,但这并不等于说过程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钓鱼的乐趣并不体现于最后的吃鱼,它是在持续的等待、观察、期望、追求中获得心理上的充实、满足、体验情致上的悠闲恬适,如果放弃了从容品味,过程自然就会枯燥无味,目的也就化为乌有了。
我想这和七色人生有些相似:年轻力壮之时,因为要匆匆赶赴征程,身旁纵有千般旖旎,万种奇观,也不能从容玩赏,及至有了闲暇余裕,那似锦年华,如花盛景,却已逝者如斯,成了昨日黄花,统统付与了淡淡的追怀。
从中我也悟出:要从容品味,必须具有悠闲的心境,而这种悠闲从容的心境,常常产生于经过文学熏陶,哲学感悟的文化气质,悠闲既标志着心灵的平静与解脱,也显示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倾向的细腻、复杂与深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