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梦书当枕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安详的心绪,以及静谧的氛围,都可以将人带入那种既恍惚空灵又旖旎美妙的境界中去。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心灵会象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抑或会感到那个温暖的杯底从心房间熨过,熨平心上的每一条褶皱。
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仿佛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无一入其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其中境界如徐燕谋赠钱钟书先生的佳句“北海西山都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于幽美如诗琴韵的意境之外读书,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想起一位伟人年轻时为了捶炼自己,专拣市声嘈杂之处读书,常激赏赞叹,这种大境界,非常人所修得。看来,片刻宁静,一室温馨,对读书人是何等重要。求生存步履匆促,打乱了心灵上的止水,想在时光的余白处慵读几页书,犒赏一下干渴的灵魂。可是家务劳动,朋友来访,子女教育,使你无处躲藏。日常的喧嚣里,早已找不到顺臾的宁静。
所以,深夜是最宜于读书的时刻。这时,人已去,茶已凉,片刻前还热闹非凡的斗室骤然寂静。月华似水,佳期如梦,拧亮床头一盏青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罗衾掩住半个身子就可以了。
书是选好的,就放在枕下,不必从书架上查取,用不着书签指路,一下就可翻到要看的地方。对于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来说,这动作就象一个手巧的售货员取货一样娴熟,不紧不慢地接着昨天的看。若是极佳的情节,可以一口气读上三五十页,若是散文,品上几篇也就够了,不必太多。象少年时那样读书,不眨眼看到天明,是不可能的了。
学生时代焚膏继晷的苦读,对我们来说已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不再去想那些。用宁静的读书为每月的繁忙画上一个优美典雅的休止符,哪怕只读三五页,也已满足。关键是活出一分安然的宁静,心甘情愿的做精神麦田的最后守望者。
窗外,夜色渐深,疲倦渐浓。合上书本,坦然入睡。三更有梦书当枕,纵然明日有万劫不复的灾难等着,在梦乡里,仍会有一枕书香引露出一丝无忧的微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