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人情随往

(2019-01-14 08:31:58)

常听到人们说:现在日常开支中很大部分比例是占了人情随往,说到底,这人情随往就是“礼尚往来”,只是弄不好,比礼尚往来还要周到些。

人情随往,其中包含人情份子,什么“同学聚会”,“战友聚会”,甚而至于还有“狱友聚会”,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它既是朋友、战友、同学还包括在一起成天形影不离,虽说不上战友情谊,却也是患难与共的人们,一旦回忆起来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时所有的友情都浓于缘分之中。

人情随往,还是一种从众心理,“哎呀,你看人家都去随往了,咱不去,是不是得让人家说咱不懂得人情?或是让人说咱小气”!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很勉强的随往了人情,所谓勉强,就是碍于情面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在中国人的人情世故里,谁家生儿育女,过个“七天、满月”的,这个未尝不可,一来可以显得邻居和睦,街坊团结,最起码有这个“过”,东西不在多少,从前送红糖鸡蛋,最近这些年为了省点事,干脆也就给点意思的现金,这个都与民风乡俗有好处,也给喜庆上又添了一些喧闹,显得更增加了许多喜气。

可是,随着人情随往的日益加重与频繁,使得一些本来家庭收入并不很高的人家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原因是现在这些习惯由小逐渐演变为大,比如谁家有人做了一次小手术,或者不小心磕着碰着的,甚至被一条小狗给撕破了裤脚,也都形成了揣上几十元钱去看望,这就有点“金钱至上”的嫌疑了,谁家有事处于邻里关系去关心慰问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是值不当的小事,也非得弄个大惊小怪,岂不多事?所以这人情随往也得控制一点,不是吗?

分享: 


论人情随往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心灵的伙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