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诸葛亮的锦嚢妙计

(2014-09-21 06:38:54)
标签:

佛学

                       论诸葛亮的锦嚢妙计

 

诸葛亮在历史上算得是一位著名人物,一生中以足智多谋著称,其中的锦嚢妙计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诸葛亮一生中使用过几次或几个锦囊,熟悉【三国演义】的人们大都知道,使用比较多的一次是刘备东吴招亲,临行時,交给赵云三个,后來赵云都按照锦囊上的计策去做了,才使很多危险化险为夷。

孔明老先生最后一次使用锦囊,是在垂危之时,把一个锦囊交给马岱,后来他死后,魏延果然造反,马岱按照锦囊上的妙计,一刀斩魏延于马下,解决了一道难题。

诸葛亮颁发锦囊,也是依照情势的危急,处理的对像來预先设计好的,当然,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更不是妖,他得事先对形势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才把锦囊交给他,如果他看错了对象,计谋再好,也许并不顶用。

比如,关羽镇守刘备的大本营荆州,他就沒有给关羽留下锦囊,而是留下“东和东吴,北拒曹魏”八个字,可惜,刚愎自用的关二爷也没有听进去,最后还是让他把大本营给弄丢了,并且搭上了自己的脑袋。

同样,刘备征东吴,诸葛亮也没给他锦囊,也许他认为既便是给了,刘备也不会听他的,所以只好採取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反正江山是你老刘家的,“夷陵之战”被东吴小将陆逊火焼连营,损失兵将70余万,蜀军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吴、魏两国争锋了。

在守卫咽喉要地街亭的战斗中,诸葛亮同样也没给马谡留下什么锦囊妙计,而马谡也自恃熟读兵书,并不把丞相的吩咐放在心上,而是採取了一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我行我素,结果是失了街亭,丢了脑袋。

诸葛亮写与不写,留与不留锦囊妙计,也得因人、因事而异,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执行者的忠诚度,你像赵云、马岱等人就可照着写上的妙计而行,如果換上别人,说不定就会弃之不用,这样一来,显得诸葛亮也没多大能耐了。

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在一定時期内决定着事物的变化,无论你多么地拥有智慧,如果不看对像,只是一味地发放锦囊,碰上到时不听事的主儿,也还是只有失败的份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跳马
后一篇:台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