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奸臣?
(2014-03-12 18:15:28)忠臣?奸臣?
中国历史上的忠臣和奸臣,是以皇帝的标准來衡量的,既使真的有忠、奸之分,也有的人在历史过后再由后人评定,虽然有些晚。
在【水浒传】中,书中描写了“四大奷臣”的种种劣行,令人发指,他们为保住自己的官位,利用手中特权,嫍佞皇上,陷害忠良,对不听话的人,不管你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一个都不放过!”各地烽拥而起的“义军”,一般意义上讲,都是他们“逼”出來的。
奸臣的罪行昭然若掲,让人看了觉得他们的行径卑劣,甚至有些不耻,他们也许到最后也不可能落下一个好的结局,但总算是在权位上混迹了大半辈子。
有一类“忠臣”,明明看透了官場上的腐败,奸臣当道,最终也不见得为自已挣得一个出身,“一日为贼,终生难改”。这句被权臣们奉为信条的话竞让人不由白自主的走入迷途,比如宋江,他劝降“朝廷命官”加入梁山队伍的时候大都讲的是这番道理,可轮到自己身上,就犯迷糊了,怪不得连宋徽宗都发出自豪的感慨:“替天行道,我不就是天吗”?皇上接受了宋江,看來还是有悟性的。
还有另一类“忠臣”,象书中的宿元景宿太尉,他的官职也不低,最起码和高俅平起平坐,在朝中也是敢说敢做的主儿,不然,他也不敢极力主张“招安梁山”。
纵观全书,宋江行贿给宿太尉的礼品不下好几次,统计起來,也许就是“数额巨大”或“特別巨大”,这些事儿要是让皇上知道了,就得掉脑袋,因为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通匪要案”。
忠耶?奸耶?一个看似很“忠”的人,有时仔细分辨起來,竞是“殊途同归”,只是运用的方法不同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