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孝
“三年不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中国人的孝道是从各方面都可反馈出来的,只要是家有老人,还有自认为已经老了,到了一定年纪,就对儿女们有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要求。达到了就说儿女们孝顺,达不到就把儿女们打入到“不孝”的行列中去,这就是几千年来儒家们提倡的“孝道”,传承到至今,便有了今天将要难以为继,青黄不接的孝文化。
在中国的“二十四孝”中有“卧冰求鲤”和“老莱娱亲”的故事。想想看,一位孝顺的儿子,在大冬天的冰天雪地,趴伏在河里梆硬的冰上,用身上已达不到37度的热气试图融化坚冰,就是为了求得一条鲤鱼,拿来给爹吃,你说他傻不傻?他如果看到冰下有活着的鲤鱼,为什么不拿把榔头来,几下子把冰捣个窟窿,捞上来不就成了。干嘛非趴在冰上呢?说不定时间长了,把自己连人带冰都冻在一起,孝子当不成,反而成了一具僵尸,倒给爹娘找了麻烦。
还有那个“老莱娱亲”的故事,老莱子已八十多岁,想必他的父亲也已百岁有余。推想下去,老莱子就是个老光棍子,自己膝下肯定无儿无孙,不然为什么还为了博得父亲的欢心,穿上孩童衣服,戴上花帽,来哄老父亲呢?
我自己的父亲也90岁了,如果我爷爷还健在,如果是我的父亲象老莱子一样,也穿上这样一身孩童衣服,爬在地上撒骄打滚,自己在旁边看着,该是怎样的一付恶心。别说父亲,就是自己快要六十岁了,让我来上这么一手,不抽自己几个嘴巴才怪。
当然了,中国的故事很多,有的故事很感人,并且努力的劝说着后人来学习前人的样子,这也是一个道德范畴的事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道是可以提倡的,孝顺也是在自己有老人的时候,极力应该做到的,其实这种做到做不到,就是给自己的儿女们看的。
但愿让自己尽量做得好一些,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