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a1feb0cfgdf0e2047f0a0&690
图片: 清 孝庄文太后画像 现存中国故宫博物馆
文/残月清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时大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实写造,驰骋骏马、策马扬鞭在草原上,那里有最蓝的天,最白的云,最绿的草,独特和迷离的风景,顷刻间就会让您拥有一份美丽和惬意的心情!
纵观古今,草原上也有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的英雄和巾帼。看惯了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清朝的孝庄文太后,传奇色彩的一生就值得关注。她是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性,拥有“满蒙第一美女”之誉,小名“大玉儿”,她一生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康熙四代帝王,富于魅力和心机,颇具政治才干,但却满足于躲在幕后,辅佐儿孙。封建王朝中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男人才是社会的主宰、女人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但孝庄文太后成就了一个神话,缔造了一个属于她的时代。
清王朝皇太极为了巩固权势,部落联姻就变成了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重要手段。孝庄太后出身于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部落。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人中,迎娶的蒙古女子多达53人,其中科尔沁部落女子最多,联姻对象包括科尔沁所有部落和蒙古重要一些部落的酋长。这种政治婚姻,让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解除了来自西北部的威胁,并为自己的皇权建立起一道漫长而广大的安全屏障。
公元1625年,天命十年的二月初二日,年仅13岁的大玉儿,嫁给比她大21岁的皇太极,皇太极一生中共有多少位妃嫔,目前尚没有人能够给出精确答案。大玉儿为皇太极生育3女1男,应该说他们二人的感情不错。在政治联姻的封建王朝,人的喜好与感情则是次要的。面对真爱,帝王也摆脱不了这种命运枷锁。清顺治帝福林24岁弃皇位而去、是患天花而死、还是五台山出家,以成迷案。福林与董鄂妃百死无悔的爱情,遭到满蒙亲贵的仇视,无辜的董鄂妃及其幼子、好友,都成了牺牲品。福林对董鄂妃情比金坚,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福林准备废后。改立董鄂氏,废后不是一件小事,皇后失去中宫之位,势必影响满蒙关系,倾动大清国基,孝庄毫不犹豫地对儿子的举动进行了抑制,结果、母子间出现隔阂,1657年十月,董鄂氏产下一子,四个月后不幸夭折,丧子的悲伤使董鄂氏郁郁成疾,宫廷矛盾的精神重负、使董鄂氏原来有病的身体更加虚损羸弱。1660年八月,董鄂氏病故。福林精神颓废、郁郁终日、了无生趣,弃皇位而去,才有了广为流传坊间的传说故事。同时侧面折射出,皇权高于一切,哪怕牺牲一切,包括亲情、爱情、父母、兄弟、姐妹、母子之情......多么的残酷和冷漠,我想穿越时光、只有手握皇权的当事人自己才明白。
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清初四大疑案之一。最受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发生了什么、经过如何,结局等几乎全部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多尔衮对于皇位,是非常向往的。他立福临,高踞摄政王之位,掌握大清军政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贬斥了郑亲王济尔哈朗,诛杀了豪格,手握重兵,党羽密布,所有的反对势力都已臣服,他唯一顾忌的,就是孝庄太后。那么,多尔衮到此时能夺皇位而不夺,真实原因是什么?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孝庄。作为少年时的爱侣,孝庄太后以万缕柔情,约束多尔衮的称帝之心,其间绸缪委屈,调护化解,不知费了孝庄多少苦心。孝庄退让委曲求全,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不使多尔衮废帝自立。顺治元年十月,加封为叔父摄政王,旋又加封皇叔父摄政王。顺治四年,停止多尔衮御前跪拜。最后,孝庄以太后的身份下嫁多尔衮,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诸臣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遇元旦或庆贺大礼,多尔衮与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
孝庄委身下嫁多尔衮,同时也展开诛杀多尔衮的行动,顺治八年二月,在清算多尔衮的疾风暴雨中,所颁发诏书指斥多尔衮累累罪行不下百条,孝庄下嫁多尔衮,失身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此类事情,皇家一般都是能瞒则瞒,能骗则骗的。孝庄皇太后的这些做法,除了感情和报恩之外,一个最深切的动机,就是辅佐福林、成就了后来的康熙大帝。以多尔衮的才智,他早就看出了孝庄皇太后的心思。这可能是他做了“皇父摄政王”之后,淡泊了名利之心吧。多尔衮死后,对他的清算表面上是由顺治皇帝发动的。当时福临刚满13岁,显然可见孝庄皇太后才是幕后主使人。清算的凶狠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憎恶与报复。对于多尔衮所做的一切,皇太后不可能不面临人们疑虑的目光,从而陷入尴尬。她只有将自己打扮成多尔衮跋扈和野心的受害者,方才可能摆脱这种尴尬。
福林出走、国一日不可无君,孝庄选出过痘、不再害怕天花的孩子玄烨康熙继位,断然拒绝垂帘听政。在未来的岁月里,孝庄太皇太后以她对康熙皇帝的成功教养,赢得了历史与后代人的尊敬。正因为她的慧眼识珠,才有了清王朝一代明君康熙帝,以及后来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世盛世。她对康熙皇帝的教诲中,以百姓人民疾苦为第一,减赋为次,这应该是她受到百姓爱戴的重要原因吧。
据野史记载,夏天避暑时,孝庄曾经去过多尔衮猝死的喀喇城,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游历至此,浮现在她眼前、脑海中的会是什么?不知会有那份、刻骨铭心、揪心的疼痛否?公元1688年,午夜时分,孝庄太皇太后、病逝于北京紫禁城慈宁宫。她留下遗旨不与太宗合葬,再次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谜团,康熙执意在宫中为祖母守三年之丧,似乎怀有一份非常浓重的歉疚之心,希望有所补偿。而这份歉疚来源于何,必然是一份不可告人的隐痛和秘密。孝庄太后为了保住皇太极一生奋斗的事业和遗孤,不得不做出有悖伦常的事情、下嫁多尔衮。在这一点上,孝庄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为了皇权不惜抛弃名节。但是,碍于世俗礼法,死后不能与太宗合葬,遭受了莫大的委屈,背负着不白之冤,中国人死后,夫妻同穴埋葬是天经地义的。孝庄留下遗旨不与太宗合葬昭陵,白璧有玷之身无法再与太宗同穴。康熙帝完全了解孝庄太后辱身以存太宗天下的苦心,所以孝养无微不至,不忍心让祖母孤零零地别葬他处,所以才形成了三十七年不葬祖母、而无法下葬的局面。
在古代皇权的保卫战中,当事人心灵的动荡只有自己才知道,更多折射了封建制度下人性的压制和摧残,我想孝庄她也为情而狂过、为爱而痴过,她一生历经曲折、对于清朝乃至中国近代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一位伟大杰出、智慧和美貌并存的女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