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敢说话的电影人—冯小刚

(2013-02-19 22:48:58)
标签:

电影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

痛彻心扉

冯小刚

中国导演三足鼎立

分类: 浅谈娱圈

http://s2/mw690/a1feb0cfgd6146e128b51&690
    在中国,说起冯氏电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冯小刚,他的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在娱乐圈中,他向来路见不平就“放炮”,是各界人士热议的焦点。

    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第一时间冯小刚在微博写道:“想到瞬间失去双亲幸存下来的孩子,因而满脸泪,心情一落千丈。” 十几年来,冯小刚玩着自己的艺术,关注社会从不标榜,绝缘于大师的冰冷,他只迎合自己,自然真实。

    很多人都说他是一位最具平民意识的导演,冯小刚拍电影的战略,是曲线救国的战略,做一个有文化的导演是他最终目的,但在90年代张艺谋与陈凯歌的阴影之下,他的优势并不突出。97年他另辟蹊径,以一部《甲方乙方》,令自己成为“娱乐教主”,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票房过亿,2012年的《1942》,成为名副其实的票房保证。他的成功是为何?“用心”是他成功之道,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变化,因为重复会让人厌烦和视觉疲劳。但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守着一种平民的温度,以平民视角,表现市民理想。这种温度一直存在于他的电影里面,跟别的导演拍的苦大仇深的片子不一样,有点俗,但俗得有味道,这才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冯小刚就是具有强烈平民意识的有文化的导演。

    娱乐圈有太多的潜规则,也有很多明规则。很多事已经很清楚,但明星们还是打死不认,或欲盖弥彰。人往往喜欢给别人看光鲜的一面,总想把丑陋的那面藏起来。可冯小刚不愿意这样,因为遮掩着遮掩着,就成了习惯,自然的开始装。真实的东西都掩盖起来,最后连自己都分不清真假了。于是在这个流水的娱乐圈里,就有了一个铁打的冯小刚,他被人尊称为娱乐圈的重量级炮筒。他所发射过的炮弹,很多都如雷贯耳。如他说影院的“退票制”是狗屎,国外的发行商都是骗子,中国电影90%不说人话,娱乐圈是婊子的行业,扣子解到第几粒算色情等等,无论从震撼角度还是杀伤力上,都堪称一流。

    冯式电影最大的一个核心元素就是精辟的对白,《甲方乙方》里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手机》里的“做人要厚道”……从这些电影对白,可以看出冯小刚是个有态度的性情中人,不仅敢说娱乐圈的事,还关注着社会,声讨、批评不良现象,同样不遗余力。冯小刚之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过,微博对自己来说就是“冯通社”:“我终于有一份自己的‘报纸’了,微博不会断章取义。”他坦言,微博发表的言论是多番斟酌的,尽量用最短的话表明想说的意思。作为一位名人,他深知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要负责任的。去年5月,他连发6条微博力挺陈光标,并炮轰那些攻击陈光标的人:“高调慈善怎么了?谁规定必须低调呀?捐少了说你抠门,捐多了说你显摆作秀!”这些微博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不少明星力挺冯导“写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也有网友质疑他“是不是也想借机出风头”。……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冯小刚是有点“俗”的人。其实他只是把艺术写在骨子里,守着中国式的感情与操守,更真实的接地气。十几年来,他既让人发自内心地笑,亦令人痛彻心扉地哭。处于娱乐圈的风口浪尖,他却从不乞求和解,“我只迎合我自己,越自然越好。” 面对社会,他有自己的态度。这样未必叫做不学无术,不务正业,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跟出身地位无关。冯小刚曾经对自己有诗意的描述“我就像一棵小树,选择了栽在大山间,那里有阳光可以照耀我。总有一天,小树也会长成大树。那时,我也会有自己的影子。”这才是娱乐圈真顽主的真格言。

    冯小刚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被著名电影奖项肯定过的导演相比,一直是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相对而言属于曝光率较少的电影导演。但近几年,他也开始频频出现在公众的眼前,无论是在哪里的冯小刚,怎样的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他的真性情。

    冯小刚的贺岁片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仿佛是一场“及时雨”。作为一名中国电影界的“怪才”,他的出现打破了陈、张二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他的一系列影片的商业成功给疲软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并没有把一个故事进行有头有尾的包装,而是用很多板块拼贴成一个现代生活的万花筒,使他的影片具有一种多棱镜的作用。但从他的电影中,观众可以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经验和快感。

    冯小刚他的那些异想天开的电影,非常直接地给观众带来了快乐。同时他的电影也体现了他一贯的亲民性,这也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冯小刚影片本土化的商业策略。他将倒反、失重、移接、婉曲、双关、夸张、对照等巧妙的糅合起来,千方百计运用到各种人物的对话之中,引发了中国电影里的话语革命。语言的自身目的是用来表达和阐述意义的,它不可避免地要与某些重要的价值判断相联系,因此当使用者将高尚与渺小、美丽与丑陋、严肃与诙谐、幽雅与粗俗、正经与胡扯等混在一起拉到同一个平面上的时候,也注定消解它的价值与意义。

    都说文如其人,导演拍片子也是一个道理,个人的好恶、兴趣都会在影片里得到体现。观看冯小刚导演的片子,大家也许能感悟到。真实地反映了他对社会和事物的看法。他绝对不简单。人无完人,冯小刚导演也有失误。但仍不能掩盖他对中国电影的帮助和贡献。过去、现在、将来,他无疑都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导演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