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迄2014年,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

(2014-10-08 09:22:00)

迄2014年,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最多的国家。

以大学毕业生(学士)区别获奖人数:

自然科学 - 19人
若算入大学院毕业生,则名大加计2人东大、、阪大市大各加计1人
人文·社会科学 - 3人

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牛顿杂志等各种预测中[9][10][11],合计尚有逾80人有可能获奖。

获奖时为日本国籍

物理学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
1949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b/Yukawa.jpg/60px-Yukawa.jpg 汤川秀树 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大阪帝国大学
介子存在的预想
1965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a/Tomonaga.jpg/60px-Tomonaga.jpg 朝永振一郎 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帝国大学
量子电气力学分野的基础研究
1973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e/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60px-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png 江崎玲于奈 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量子穿隧效应的实验中发现半导体
2002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e/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60px-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png 小柴昌俊 东京大学理学部毕业、罗彻斯特大学大学博士课程修了(Ph.D.)、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对于天体物理学、特别是宇宙微子检验有卓越的贡献
2008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b/Kobayashi_Makoto_1-1.jpg/60px-Kobayashi_Makoto_1-1.jpg 小林诚 名古屋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发现小林-益川理论日语小林?益川理論与CP破坏源自粒子物理学的贡献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5/Toshihide_Masukawa-press_conference_Dec_07th,_2008-4.jpg/60px-Toshihide_Masukawa-press_conference_Dec_07th,_2008-4.jpg 益川敏英[注 5] 名古屋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发现小林-益川理论日语小林?益川理論与CP对称性破裂源自粒子物理学的贡献
2014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e/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60px-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png 赤崎勇 京都大学理学部毕业、工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e/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60px-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png 天野浩 名古屋大学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

化学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
1981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e/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60px-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png 福井谦一 京都帝国大学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京都大学
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论研究
2000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e/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60px-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png 白川英树 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东京工业大学)
导电性高分子的发现与发展
2001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4/Noyori_Ryoji_1-2.jpg/60px-Noyori_Ryoji_1-2.jpg 野依良治 京都大学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京都大学)
手性触媒日语不斉触媒不对称合成研究
2002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7/7e/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60px-Replace_this_image_male.svg.png 田中耕一 东北大学工学部毕业、东北大学名誉博士
活体高分子同定与构造解析手法的开发
2008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4/Shimomura_Osamu_1-2.jpg/60px-Shimomura_Osamu_1-2.jpg 下村脩 长崎医科大学附属薬学専门部毕业、理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绿色萤光蛋白(GFP)的发现与生命科学的贡献
2010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b/Nobel_Prize_2010-Press_Conference_KVA-DSC_7370.jpg/60px-Nobel_Prize_2010-Press_Conference_KVA-DSC_7370.jpg 铃木章 北海道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北海道大学)、北海道大学工学部名誉教授
发现铃木耦合反应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6/Nobel_Prize_2010-Press_Conference_KVA-DSC_7397.jpg/60px-Nobel_Prize_2010-Press_Conference_KVA-DSC_7397.jpg 根岸英一 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课程修了(Ph.D.)、普渡大学教授
发现根岸耦合反应

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
1987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0/Susumu-Tonegawa.png/60px-Susumu-Tonegawa.png 利根川进 京都大学理学部毕业、圣地牙哥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课程修了(Ph.D.)、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多样性抗体的生成和遗传原理的解明
2012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9/Shinya_yamanaka10.jpg/60px-Shinya_yamanaka10.jpg 山中伸弥 神户大学医学院毕业、大阪市立大学医学研究科博士毕业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创始人之一

文学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
1968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5/Yasunari_Kawabata_1938.jpg/60px-Yasunari_Kawabata_1938.jpg 川端康成[注 6] 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毕业
伊豆的舞娘》、《雪国》卓越叙述日本人微妙纤细的表情,就像大自然的画
1994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a/Oe_Kenzaburo_1-2.jpg/60px-Oe_Kenzaburo_1-2.jpg 大江健三郎 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日语万延元年のフットボール》对于运用现实与神话之间的纵横创造出中的世界,现代人所身陷苦痛的姿态,有如当局者迷一般所描绘出的图样的功绩

和平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
1974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5/Eisaku_Sato_1960.jpg/60px-Eisaku_Sato_1960.jpg 佐藤荣作 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
提倡非核三原则

经济学奖

尚无日本人获奖。

曾为日本国籍,完成获奖成果时为日本国籍

物理学奖

获奖年 姓名 学历/获奖理由/与日本的关系
2008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2/Nambu_Yoichiro_1-1.jpg/60px-Nambu_Yoichiro_1-1.jpg 南部阳一郎 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粒子物理学之中自发对称性破缺的发现
在1970年(49岁)时取得美国国籍。他在日本出生、成长,在日本的大学完成学业与获奖成果。由于日本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南部阳一郎得奖时仅有美国国籍。
2014 60px 中村修二 德岛大学工学部毕业、论文博士(德岛大学)
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
他在2000年(46岁)时移居美国。他在日本出生、成长,在日本的大学完成学业与获奖成果。由于日本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中村修二得奖时仅有美国国籍。

具有日本因缘者两人(省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