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的山西悬棺

标签:
山西宁武 |
分类: 旅游 |
http://s6/mw690/002XVdNgzy7m6epr8zj25&690
可惜,可惜那日行程紧张。我们驱车160公里由大同到代县参观雁门关,再由代县到宁武芦芽山130公里,加起来路程已去半天。刨去吃午饭时间,登栈道、参观万年冰洞,回到大巴车上天色显示时间不早了。按照行程,一车人接下来要去芦芽山的另一处景点“悬棺”。好在这些都在一个地方,那就是“芦芽山”。
出了“万年冰洞”一行人分乘两架电瓶车下山,出了景点,除了我们一行人之外,门口看不见一个其它游客,因此可见万年冰洞的知名度还不高。
因为天色不早,所以大家急着上车赶路。
车在山沟沟内行驶,不久后,视线内突然出现了一扇烂糟糟的大铁门拦在了路中央(铁门看来是专为前来参观的人设置的)。
导游先行下车与看门的接洽,我们则按规矩下车换电瓶小交通车。咦?怎么看起来每个人神色凝重?(悬棺景点看起来是非常粗放的私人模式。一会儿来了两架电瓶游览车,我细看驾驶员,竟是个农村装束的老汉)。
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刚才还有点热闹的一整个团,一时间居然没有人开口说话。我想,是否才刚刚看完五光十色的冰洞,接着再看千年的悬棺感觉有点晦涩?抑或只想着快点结束可以去旅馆休息?我不得而知。
我跟着大家默默下车,又默默上电瓶车。
电瓶车开车了,我坐在车上观察。依旧是柏油路面,只是路面显得越发地狭小、阴暗。宁静的山沟沟里,渐渐开始出现了几户零星人家。
突然,安静的山沟内,唢呐声、号子声大作!咪哩嘛啦......嘛啦咪哩,听起来咋都是凄惨兮兮地!我们的车也慢了下来。定睛一看,是路边有户人家正在操办丧事,院内院外有白衣白帽的人进进出出热闹非凡,花圈、花篮、挽联看起来很有地方特色。哦哟!来看悬棺,还无意间参观了一场颇具当地特色的丧事的习俗。
网查,山西宁武县,位于如此幽僻的山谷内的这个山村叫“小石门村”,在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据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果然如此,当我们到达发现,悬棺竟是在一处更为幽闭山旮旯里,参天的树林遮蔽了一切外来光线,四周阴暗潮湿。远远望去,悬崖下一具具棺木挂于绝壁之上或石壁的夹缝内。
我举起了相机,只听见团员里有人说“别去拍”“别去拍”!
知道他们为什么叫我“不要拍”吗?其实我知道那是出于好心!我曾经也听说过这种讲法,意思就是拍了这种阴气重的地方容易把晦气带回家。
是呀,中国人传统的习俗里面有许多规矩,但我不知道这拍照片有没有什么习俗之规呢?有一句话我倒是记得蛮清楚,就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这句话是一种正能量,我非常受用,再说我拍了也是为给朋友或是网友们看看而已,并不与它合影嘛。历来我只有相信,而从不迷信,相信,相对而信,每个人根据各自信仰的程度和认知度取而舍之嘛。
http://s10/mw690/002XVdNgzy7m6eppT3X59&690
见过悬棺的人,第一感觉都是特别的神秘,而神秘中的神秘,就是古代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怎么把这些沉重的棺木放到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的。这个问题也是悬棺千古之谜的核心,于是大家便提出了种种猜测。
其实在中国比较著名的悬棺,有江西龙虎山悬棺、重庆小三峡、三峡兵书宝剑峡等悬棺,它是古代一种奇特的葬俗,据称它曾分布于中国南方许多地区,现在已知的有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13个省区,内蒙古阿尔山市也被传出存在悬棺,此外,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南部岛屿上也有发现。
问题是因其年代久远,又是在壁立千仞的悬崖上放置棺木,据说可参考的文献基本没有,所以至今很多悬棺的放置方法还是一个千古之谜。
悬棺如何被放到悬崖峭壁之上的?这个问题引发出种种猜测,于是就有人提出了猜测说,堆土法、涨水法、地质变迁和绞车等等。然而这些方法似乎都无法合理地解释这个谜中之谜。这个悬了几千年的悬棺悬谜究竟何时能揭开?一个秘密的揭开,又引发了更多的神秘。这些崖墓的主人是谁?种种的种种,非常的复杂。
关于这些,其中又还引申出许多故事来,今天这里我就不详细叙述,单就芦芽山的悬棺谈一丁点所知。
之前中国的悬棺大都是在南方被发现,因此有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山西宁武的石门悬棺是迄今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
石门悬棺的悬葬方式大致可分为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栈道式。洞穴式是在悬崖高处的天然石洞或人工石洞里放置棺材;悬吊式是在悬崖高处用铁链将棺材吊挂起来;悬桩式是在悬崖上凿洞,平插上木桩,将棺材搁到木桩上;栈道式是在悬崖中间凿孔插桩,铺成一个微型栈道,将棺材搁在栈道上。
芦芽山一带的民间,本是盛行土葬的,而悬棺当地被称之为石葬,可能属于一种异常的葬俗,据专家分析,其安葬的人有好几种可能。
有在疆场上战死的将士。宁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后,当地人不忍死者
暴骨遗骸,用松木制棺,予以妥善安葬,将棺木置于石洞之中
还有是圆寂后的僧人。这类僧侣尚未修行到筑塔碹葬的程度和果位,多由僧侣及乡民共同制棺安葬,置于寺庙附近的石洞中。
闻此我比较相信,这附近庙宇众多,不少都是建在绝壁之上,我还亲眼见到上面仍有和尚在进贡香烛、洒扫庭除。
凡此种种,至今还仍是个谜团,但据推测,这些悬棺的年代并不久远,远至明代中叶,近至清代或民国。
http://s12/mw690/002XVdNgzy7m6epDY4X3b&690
http://s9/mw690/002XVdNgzy7m6epFI5G18&690
http://s14/mw690/002XVdNgzy7m6epOf0h0d&690
http://s13/mw690/002XVdNgzy7m6epXqeo5c&690
http://s1/mw690/002XVdNgzy7m6eq0oJWe0&690
http://s8/mw690/002XVdNgzy7m6eq6uPB27&690
http://s16/mw690/002XVdNgzy7m6eq7UqH7f&690
http://s14/mw690/002XVdNgzy7m6eq8hdzad&690
http://s13/mw690/002XVdNgzy7m6eqkLXSfc&690
http://s10/mw690/002XVdNgzy7m6eqnwgx29&690
http://s9/mw690/002XVdNgzy7m6epFI5G18&690
http://s14/mw690/002XVdNgzy7m6epOf0h0d&690
http://s13/mw690/002XVdNgzy7m6epXqeo5c&690
http://s1/mw690/002XVdNgzy7m6eq0oJWe0&690
http://s8/mw690/002XVdNgzy7m6eq6uPB27&690
http://s16/mw690/002XVdNgzy7m6eq7UqH7f&690
http://s14/mw690/002XVdNgzy7m6eq8hdzad&690
http://s13/mw690/002XVdNgzy7m6eqkLXSfc&690
http://s10/mw690/002XVdNgzy7m6eqnwgx29&690
前一篇:冷是因为这个冰洞不冷却也是个冰洞
后一篇:再见!芦芽山汾河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