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哉,徐州!

(2023-02-28 16:55:18)
标签:

彭远札记

快哉徐州

                                         快哉,徐州!
                                快哉,徐州!
                                                文/彭远

近日连雨,恰好是我晴耕雨读的时刻,翻阅新收到的报纸,一则徐州的信息吸引了我的目光——“快哉徐州”成为徐州文旅品牌。由徐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出的2022“快哉徐州”打卡地评选活动,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评选出30个“快哉徐州”打卡地,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徐州旅游打卡。

“快哉徐州”作为徐州文旅品牌,显然比“你好徐州”之类更具冲击力,为徐州绘就了“诗与远方”的新画卷。此创意无疑是从轼(东坡)的《快哉风赋》获得灵感那是北宋时,苏轼任徐州知州相当于代理市长时,为新建的快哉亭作。笔者素来喜欢苏轼的诗文,诗不用说了,文也是十分了得。但独独为一座亭子写赋并不多见。

徐州“快哉亭”为熙宁十年(1077年)李邦直所造,李邦直和苏轼有旧交,李请苏轼为新亭命名,苏轼即以“快哉”名之,并写下了《快哉此风赋》:“贤者之乐,快哉此风”成了千古名句。此时的苏轼登亭临风,由风的雄健、风的广博感悟到的“快”,触动了他心灵之“快”。

“快”,即快乐、愉悦;“哉”,语气词,相当于“啊”。“快哉此风”是倒装句,意即:这风真畅快啊!“快哉”既反映了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表达了一种愉悦的心情,更体现了徐州人豪爽的性格。源自《快哉此风》的“快哉徐州”可谓机巧聪明的创意。

说到徐州,我读书时就知道它是历史名城,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可谓名声赫赫。早些年我还有幸到过徐州。

一次是六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我出差路过在徐州转车,当时仅在火车站逗留了短时间。印象最深刻的是,带柳条帽的“文攻武卫”在车站内外巡逻,那天天色灰蒙蒙的,人们表情也是冷峻的,给人一种抑郁感。徐州真有点像古代的用兵之地。

另一次是七十年代末期,也是出差路过在此转车。此次要比第一次时间宽裕一些,可以从容地观赏徐州的市容。天是明朗的天,路人行色匆匆,但表情轻松,到底跟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我感到徐州这个地方很大气,南北通衢名不虚传。尤其淮海战役纪念塔巍峨魁伟,十分罕见,展现了徐州人对英雄的敬畏,反衬出徐州也是英雄辈出的城市。

多少年过去了,但徐州在我心中依然有挥之不去的印象,不由得让我留意这座城市的点滴信息。我知道徐州在新时期,飞速发展、面目一新,已经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在发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快哉徐州”的新品牌将为这座创新型城市锦上添花,人们期待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雨三首
后一篇:桃花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