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种的寿命是多少年?寿命的长短是什么决定的?人们一直在探讨。归纳起来与寿命相关的几条。
一,
与生长发育期有关,发育期越短寿命就越短。体型小发育就比较快。
二,
与心率的快慢有关,心率越快寿命就越短。体型小,运动量大心率必然快。
三,
与体细胞代谢快慢有关,体细胞代谢越快寿命越短。发育期短,生育率高,运动量大,都会加快细胞代谢速度。
四,体型越大发育期越长,尤其是不能飞的大鸟寿命很长。
五,其实这几个问题是相关的,动物的心脏跳动是有一定次数的,体细胞代谢也有一定的次数。当两个指标达到极限,当身体的机能,老化到无法维持生命的状态,生命也就终结了。
鸟类的寿命是多少年?这要因鸟种而异,达到性成熟的时间有长有短,如雀形目的鸟类,性成熟期一年左右,雨燕鹭类雁类性成熟2-3年,鸥类性成熟期要三年以上,多数海鸟类性成熟期要四年以上,鹰类性成熟要4-5年,大型雕类,鹤类,大型鹦鹉性成熟7年以上,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性成熟要8-9年以上。信天翁性成熟最晚要10年。
性成熟的发育期,约占寿命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也就是说发育期乘以6-8等于寿命。哺乳类鸟类的寿命,基本在这个范围之内。体型越小发育得越快,繁殖率越高,自然寿命就越短,体型越大发育期越长,生育率越低,寿命越长。这是物种基因决定的。
小型的鸟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它们的祖先先择了小体型快发育,高繁殖率,应对生存的难题,体型越小容易解决食物短缺,飞行更灵活,但体型小体温容易散失,只能加快心率,加快代谢速度维持体温。
蜂鸟在悬停飞行时心率每分钟1000多次,晚上则进入休眠状态,心率每分钟90次。这是其他小型鸟类没有的功能。
小体型有众多的天敌,长途迁徙,恶略的天气造成高死亡率,则用高生育率去应对。这一进化策略解决种群数量的平衡。小体型发育快生殖率高,是以缩短寿命为代价的。
大型鸟类的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选择大体型,去对抗天敌,长途迁徙,恶略天气等越强壮死亡率越低,但发育期变长,生育率会降低,金雕海雕大型食肉鸟,它们的幼鸟成长期很长,需要大量的食物,它们每年只能养活一只幼鸟。由于没有天敌,幼鸟的成活率高。可以保持物种平衡。而大型植食性鸟类,由于不会飞幼鸟死亡率高,比如鸵鸟,食火鸟,鸸鹋等则以高生育率应对,保持种群数量。
鸟类不断地振翅飞行,是一种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候鸟每年迁徙,少则上千公里,多则上万公里。高强度运动,心率必然加快,体细胞的代谢速度也必然加快,心跳次数和细胞代谢次数是有限的。多次累加起来,会提前用完有限的两个生命指标次数,生命也就终结了。
迁徙性小型鸟类,寿命只有7-8年。
雀鸟目的留鸟寿命8-10年。
鸡形目中型鸟,隼类寿命10-15年,
雁类,鸥类寿命是15-20年,
小型鸥类,鹰类寿命20-25年,
大型鸥类,鴞类25-30年。大鸨,天鹅类30-35年。鸵鸟,鹳类,鹤类,雕类寿命达到50-60年。信天翁,大型鹦鹉寿命60-70年。
留鸟的运动量比候鸟小很多,心率速度慢,体细胞代谢速度也慢。同体型的鸟类,留鸟比候鸟要长寿。
以上的鸟类寿命,是在生存条件很好,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的生理年龄。并非各种鸟类的平均生存年龄。实际上因恶略天气,食物短缺,天敌捕杀,受伤生病,幼鸟的死亡率超过百分五十,加上老弱病残鸟的死亡率,仅能维持种群数量平衡。鸟类的平均寿命不足生理寿命的一半。如果在鸟类生存困难的时候,为鸟类提供食物或救助,有利于延长鸟类的寿命。
文字 来自 鸟网
作者 亨利先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