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理群:大学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

(2017-01-14 09:13:41)
标签:

教育

文化

杂谈

分类: 文化教育、书画艺术

( 钱理群,1939130日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任主编 ) 

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指什么呢?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坦白地说,我接触了很多这样的学生,甚至觉得这都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典型。下面就是我的文学概括,并不具体指某一个人。比如说吧,一天我去上课,看到一个学生坐在第一排,他对我点头微笑很有礼貌,然后我开始讲课。在一个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对教学效果是有一些期待的,讲到哪里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因此,我很快就注意到,这个学生总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点头,微笑,等等,就是说他听懂我的课了,我很高兴,我就注意到这个学生了。下课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我的面前来,说“钱老师,今天的课讲得真好啊!”对这样的话,我是有警惕的,我也遇到很多人对我的课大加赞扬,但我总是有些怀疑,他是否真懂了,不过是吹捧而已。但是,这个学生不同,他把我讲得好在哪里,说得头头是道,讲得全在点子上,说明他都听懂了,自然也就放心,不再警惕了。而且老实说,老师讲的东西被学生听懂了,这是多大的快乐!于是我对这个学生有了一个好感。如此一次,两次,三次,我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到第四次他来了:“钱先生,我要到美国去留学,请你给我写推荐书。”我欣然同意!但是,写完之后,这个学生不见了,再也不出现了。于是我就明白了,他以前那些点头微笑等等等等,全是投资!这就是鲁迅说的“精神的资本家”,投资收获了我的推荐信,然后就“拜拜”了,因为你对他已经没用了。

这是一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他的一切行为,都从利益出发,而且是精心设计,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我能批评他吗?我能发脾气吗?我发脾气显得我小气,一个学生请你帮忙有什么不可以?这个学生有这个水平啊。但是,我确实有上当受骗之感,我有苦难言。

这就是今天的北大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尖子学生。问题是,这样的学生,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体制所欢迎的,因为他很能迎合体制的需要,而且他是高效率,高智商,可怕就在这里。那些笨拙的、只会吹牛拍马的人其实体制并不需要,对不对?就这种精致的、高水平的利己主义者,体制才需要。这样的人,正在被我们培养成接班人。

这样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这些人自以为很聪明,却恰恰“聪明反被聪明误”,从个人来说,其实是将自己套在“名缰利索”之中,是自我的庸俗化,而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其对国家、民族的损害,是大大超过那些昏官的。在我看来,这构成了中国大学教育,特别是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至今未引起注意的重大危机。

附:   钱理群 (北京大学教授)201519      在 主题:一九八四,另一种叙事  会后,就 我对北大极度失望 的答问

       时间:201519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

  【现场问答】   北大最大的悲哀是一批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老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智商的利己主义学生

      问:我主要想问一下钱理群教授,因为我知道你有一句名言,现在的大学生从北大、清华所谓的精英的大学生,他们早已经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现在也在北大待了一段时间,我自己有这种感觉,因为北大现在好像越来越官僚,早已不是五四时代的北大了,我想问一下钱老,您是在什么环境下说出这句话的?还有你对我们现在大学生的担忧,我认为还是很客观,你觉得我们发展下去是不是一种很危险的趋势?

      钱理群:我可以讲一下,我怎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高智商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概念,其实这个发明权不属于我,是我和两位中学教师的通信当中,他们共同提出这个问题。中学老师最大的悲哀是,他们培养出来的高材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智商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提出后就提醒我了。其实我这个话提出时间很早,我记得在北大110周年校庆很小范围内讲过这个,但是因为在北大内部讲的,没有什么反映,后来我参加刘道义那个会,马上就在网上传播开了,我想要补充两点,一个就是我觉得高智商的精致利己主义的学生的出现,实际上是高智商的利己主义的老师培养出来的,所以我最近有一个话,我说,北大最大的悲哀就是一批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者老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智商的利己主义的学生。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讲的只是一部分,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现在整个北大的老师都是利己主义的,学生也是利己主义的,这有点过分了。但是坦白说,我对北大极度失望,不是一般的失望。但是从内心深处又觉得北大还是有一点希望能保留(它的精神的),因为北大毕竟有传统在那里,而且青年是多变的,所以我觉得现在教育在培养出高智商利己主义者的同时,还有一批(我也接触到一些)现在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还在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的学生,所以我现在更看重的是后面的这部分学生,我永远把自己眼光放在一些多少还在坚持理想主义的人身上。当然他们的理想主义跟我的理想主义可能不一样,但他们多少还在坚持。   所以我曾经写文章讲到两点,我说我们要坚信人性的力量,因为人性决定人本质上还是精神动物,人本质还是社会动物,我们要相信这一点。另外我觉得要相信青春的力量,因为青年人总有一种向上的力量,但是这样一种青年力量、人性的力量是不能承受压力的,我经常讲这句话,人的本性既有善又有恶,问题是这个环境,这个条件,是扬恶抑善的,还是扬善抑恶的,我觉得问题出在我们现在很多情况都是扬恶抑善。我们要争取改变,哪怕局部改变这样一种状况,要扬善抑恶,我觉得我们今天这个交谈就是扬善抑恶,我们谈的都是一些向上的东西,好的文化生态就是扬善抑恶的过程。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的速记整理,未经主讲人审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